药材名称:钩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锥栗、厚栗(湖南),木栗(浙江),大叶锥栗(广西),猴板栗(湖北),葫芦树(安徽)。
基源:为壳斗科栲属植物钩栗的果实。
原植物:钩栗Castanopsis ana Hance,又名钩栲(《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钩栗始载于《本草拾遗》云:“钩栗生江南山谷,大木数围,冬月不凋,其子似栗而圆小;又有雀子相似而圆黑,久食不饥。”所指即本种。
形态:为常绿乔木,高达30m;幼枝无毛。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15~30cm,宽5~10cm,边缘中部以上或上部具疏齿,两面无毛,下面幼时有红锈色鳞粃,老时变为银灰色,或带黄棕色,侧脉15~18对;叶柄长1.5~3cm。雄花序圆锥状或穗状。雌花单生于总苞内。壳斗球形,规则地4瓣裂,连刺直径6~8cm,壁厚3~4mm;苞片 形,长1.5~2.5cm,基部合生成束,全部遮蔽壳斗;坚果为顶部压扁的圆锥形,直径2~2.8cm,长1.5~1.8cm,密生褐色绒毛。花期5~6月,果期8~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23页.图846)
生境与分布:生于湿润的山地上。除台湾和广东(海南)外,产于长江以南各地。
生药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
化学性质附 树皮含鞣质。
参考文献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17。
药性功效:健脾止痢。
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水磨成粉,加糖冲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钩栗水磨制成淀粉,晒干备用。服时先用温开水调成浆状,加糖适量,再用开水冲热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力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钩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力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