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黄茄花
名称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概况异名:野棉花格纹叶木槿(《中药大辞典》),野芙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山芙蓉、黄花马宁、山尖茶、假芙蓉、白背木、黄茄花(广西)。
基源:为锦葵科黄葵属植物长毛黄葵的花。
原植物: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Hibiscus crinitus(Wall.)G.Don;Hibiscus camcellatus auct non Roxb.]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植株密被淡黄颜色柔毛和长粗毛。单叶互生;具叶柄;托叶丝状,长2~4cm,被长粗毛;叶片圆心形,长宽近相等,7~15cm,具5~7角或3~5浅裂,基部心形或宽心形,茎上部的叶片较小,有时呈戟形或箭形,裂面阔三角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具钝齿。花单生于叶腋或聚生于枝顶呈总状花序状,花梗长1~4cm,被粗毛;小苞片通常12枚,有时多达15~20枚,线状,2.5~3.5cm,宽约1cm,密被长粗毛,花后稍延长;花萼佛焰苞状,长3.5~4.5cm,两面被柔毛;花冠黄颜色,直径约10cm;雄蕊管长约3cm;花柱枝5,柱头扁平。蒴果近球形或长圆形,无喙,长3~4cm,果皮革质,密被淡黄颜色粗毛;种子肾形,具纵裂的点状腺体。花期4~9月,果期秋季。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海拔的旷野、山坡草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
生药采集:7~9月采收花。
药性性味:《新华本草纲要》:“根、花:味淡,性平。”
功效:消炎,退热,补脾,消食。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根:用于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喉痛,痈疽;花:用于烫火伤,皮肤红热灼痛。”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四川常用中草药》:“治汤火伤,皮肤红热灼痛:黄茄花用麻油泡半月,涂伤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盛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茄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盛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