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金刚藤头
名称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概况异名:鲇鱼须、龙须菜(《救荒本草》),铁菱角、冷饭巴(四川),鲢鱼须(湖北)。
基源: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黑果菝葜的根状茎。
原植物:黑果菝葜Smilax glaucochina Warb.
历史:鲇鱼须首载于《救荒本草》。《简易草药》和《湖北志》先后有所叙述,唯《植物名实图考》云:“初生发筍,其后延蔓生茎发叶,每叶间筍皆分出一小叉及一丝蔓,叶似土茜叶而大,又似金刚刺叶,亦似牛尾菜叶不涩而光泽”,并且附图中植物的叶椭圆形,叶柄上部有卷须,茎上疏生尖刺,伞形花序具多花。所有这些特征均与黑果菝葜相符。鲇鱼须乃因其具卷须而得名。
形态:攀援灌木,具粗短的根状茎。茎通常具疏刺。叶厚纸质,通常椭圆形,长5~8(~20)cm,宽2.5~5(~14)cm,先端微凸,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下表面苍白色;叶柄长7~15(~25)mm,约占全长的一半具鞘,有卷须,脱落点位于上部。伞形花序通常生于叶稍幼嫩的小枝上,具几朵或10余朵花;总花梗长1~3cm;花序托稍膨大,具小苞片;花绿黄颜色;雄花花被片长5~6mm,宽2.5~3mm,内花被片宽1~1.5mm;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7~8mm,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3~5月,果期10~11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15卷.201页.图版64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林下、灌丛中或山坡上。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中南、四川、贵州。
生药采集:根茎全年可采,叶春季采,晒干。
药性性味:甘,平。
功效:清热,除风毒。
主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四川常用中草药》:“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金刚藤头15~30g。水煎服。外用:捣敷。”
参考文章金刚藤头的功效中医中药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友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金刚藤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友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