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玉葡萄根


药材名称:玉葡萄根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

异名:金刚散(《云南中草药》),见肿消(《陕西中草药》),红赤葛、红内消(《四川常中草药》)。

基源: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三裂蛇葡萄的根。

原植物:三裂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 Planch.

历史:本品为陕西、四川、云南等省区的民间药物。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明大药房,用其根研粉,制成“金刚散”,能消肿解毒,止血生肌,用以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疔疮,当时颇具名气。由于祖传秘方,独家生产等原因,不仅不能深入研究,连对原植物的了解也很困难。1950年以后,经调查,方弄清其原植物。玉葡萄根已列入《我国药典1977年版》

形态:木质藤本。枝条红褐色,嫩时被褐色短柔毛,髓白色;卷须分叉,与叶对生,顶端无吸盘。叶互生,枝条上部叶不分裂或3浅裂,其它叶为掌状复叶;小叶3,有时为5,中央小叶常有柄,椭圆形或狭椭圆形,稀为菱形,长10~1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叶缘具粗锯齿,侧生叶偏斜,斜卵形,上面无毛或主脉上被毛,下面有微毛;叶柄与叶几等长。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顶生,花小,两性,淡绿色;萼片不明显;花瓣5;雄蕊5;花盘隆起如杯状,子房2室。浆果扁球形,蓝紫色,直径6~8mm。花期6~7月,果期7~8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79页.图3287)

生境与分布:生长于林下,路边或山坡灌丛中。分布于陕西和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栽培:①气候土壤 喜温暖湿润。土壤以深厚、肥沃的夹砂土较好。 ②种植 种子繁殖四川地区在11~12月播种育苗。在整好的土地上,作畦宽1.3m,畦上开横沟,沟距33cm,深7~10cm,施人畜粪水,每沟匀撒种子80~100粒,盖草木灰1层,再盖1cm左右厚的细土,之后盖草,至发芽时揭去,培育2~3年,在冬季落叶后和早春发芽前移栽,按行、株距各约65cm开穴,每穴栽苗1株,填土压紧,之后施人畜粪水1次。压条繁殖:在春季发芽前,选取2~3年生的茎藤的基部用刀割断一半,把茎藤埋在沟里,盖土7~10cm厚。过1~2年,节上长出新藤和新根后,即可剪成单株移栽。方法与育苗移栽相同。 ③田间管理播种后若遇天旱,要常浇水。第二年早春苗出齐后,要浅耕、追肥1次。以后在5、7、10月各中耕除草1次,并在5、10月各追肥1次。第3年管理与第2年相同。

采集:秋、冬季,晒干。鲜用全年可采。

鉴别:本品根为圆柱形,数条至数十条着生于短小的根茎上,长12~30cm,粗约0.5~1.5cm。栓皮菲薄,易脱落,外面暗褐色,内面红褐色,多纵皱。皮部与木质部常分离脱裂,皮部半径约为木部的1倍。易折断,断时有粉尘,断面的皮部呈颗粒性,木部纤维性。气微,味腥而涩,久嚼有锈味。产于云南等地。

加工炮制:采后洗净晒干,切片。或采后洗净抽去木心(木质部),晒干,研细为末。

药性

性味:辛,平。 ①《陕西中草药》:“辛,平。” ②《云南中草药》:“辛、涩,温。”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苦,温。”

功效:祛风活络,消肿解毒,止血生肌。

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疔疮。 ①《陕西中草药》:“消肿解痛,止血止痛,排脓生肌,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便血,崩漏,白带。” ②《云南中医验方》:“止血,止痛,防腐,消炎,拔脓生肌。治骨折断破皮,疮疹疼痛,水火烫伤。”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金创,刀伤,痈疽恶毒肿毒,风毒游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作酒剂。外用:鲜品捣敷或干品调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维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玉葡萄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维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68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