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糯稻根须


药材名称:糯稻根须

名称出处:《本草再新》

概况

异名:稻根须(《药材资料汇编》),糯稻根(《江苏植物药志》)。

基源:为禾本科稻属植物糯稻的根。

原植物:糯稻Oryza sativa L.var.glutinosa Matsum,

余项参见“糯稻”与“再生稻”条。

生药

采集:夏、秋季糯稻收割后,挖取根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鉴别

性状:全体集结成疏松的团块。上端有多数分离的残茎,茎圆柱形,中空,长2.5~6.5cm,外包数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叶鞘;下端簇生多数须根。须根细长而弯曲,直径约1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表皮脱落后显白色,略具纵皱纹。体轻,质软。气微,味淡。

显微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少数残存,壁略木栓化,棕黄颜色。皮层宽广,外皮层细胞与表皮细胞上下交错排列;下方为1列小形木化厚壁细胞,4~6角形;其内为多列薄壁细胞,放射状排列,多数细胞分离解体,形成大的气腔,仅有细胞壁残存,近内皮层的薄壁细胞小而排列整齐;内皮层细胞侧壁和内壁木化增厚。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多角形,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后生木质部有5个大导管,木纤维发达。髓部细胞壁厚,木化。(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第585页.图437)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根含玉蜀黍嘌呤(Zeatin)及其甙,小麦素-7-鼠李葡萄糖甙(Tricin-7-rhamno-glucoside)。

余参见“糯稻”条。

参考文献

我国科学院江苏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15。

药性

性味:甘,平。 ①《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平。” ②《我国医学大辞典》:“甘,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功效:养阴,止汗,健胃,生津,退热。

主治:自汗,盗汗,肝炎,乳糜尿,驱丝虫。 ①《本草再新》:“补气化痰,滋阴壮胃,除风湿。治阴寒,安胎和血,疗冻疮,金疮。”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用于自汗、盗汗。” ③《药材学》:“补肺健脾,养胃津。” ④《新华本草纲要》:“用根烧灰浸水饮,治疗坠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瘪桃干,治虚汗。 ②配槟榔、大枣,治丝虫病。 ③配丹参、女贞子、红糖,治肺结核,慢性肝炎等之虚热。 ④配牡蛎、浮小麦、白芍、红枣,治病后体虚或肺结核病之自汗、盗汗。 ⑤配紫参、茵陈、郁金,治湿热阻滞,肝脾气郁,黄疸尿赤,胁下胀痛等症。

方选和验方: ①《中药临床应用》:“治慢性肾炎(适用于巩固阶段):糯稻根30g,黄芪15g,糯米30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病后自汗食少:糯稻根60g,莲子肉30g。水煎服。” ③《安徽中草药》:“治虚汗,盗汗:糯稻根、浮小麦各30g,大枣10枚,煎水代茶饮。” ④《浙江药物志》:“治传染性肝炎:糯稻根15~30g,柴胡15g,水煎服;或糯稻草15~30g,水煎服,可作预防用。”

单方应用:①《本草再新》:“治肺痨虚热,慢性肝炎,肾炎蛋白尿:糯稻根须15~30g,水煎服。” ②《江苏省植物药材志》:“止渴,止虚汗:糯稻根,烧灰,浸水饮。” ③《家庭用药大全》:“治乳糜尿:糯稻根须120g。水煎服,1日1剂,两次煎服,连服20日。” ④《食治本草》:“治血丝虫:糯稻根62~124g,红枣4~6枚,水煎服。”

医药家论述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等编《医学资料选编》:“林祖庚糯稻根须我国民间及医药书籍均有治疗自汗、盗汗的治验,每日50g,水煎服之,对小儿自汗效果尤为显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糯稻根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65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