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咸秋石
名称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概况异名:盆秋石(《药材学》)。
基源:秋石为石盐经加工煅制而成的制品。
产地 主产于安徽。
生药鉴别
性状:秋石呈盆状、馒头状或结晶性块状。直径6~7cm,大者达14cm。白色或淡黄颜色。上表面具蜡样光泽,底部光泽暗淡。质硬脆,易砸碎,断面结晶状,具玻璃样光泽。气微,味咸。
理化:取秋石加水溶解,滤过。 ①用盐酸湿润的铂丝,蘸取滤液在无色火焰上燃烧,火焰即显鲜黄颜色。 ③取滤液加硝酸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
加工炮制:取石盐加洁净泉水烧成盐水,过滤,滤液加热蒸发干燥成粉霜状,称为“秋石霜”。再将秋石霜装入瓷碗(上下两只,大小略异),装满后,小碗倒覆于大碗上,置炭火上煅2小时,煅至红透,当两只瓷碗内的秋石霜熔成一块,即离火,冷却后凝固倒出。捣碎或研细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主含氯化钠;含氯化物59.82%,钠盐38.79%,硫酸盐0.70%,钾盐0.49%,钙盐0.29%,稀盐酸不溶物0.02%等。此外,尚含微量的镁盐与硝酸盐。
参考文献中药志.第4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262。
药性性味:咸,寒。 ①《医学入门》:“味咸。” ②《纲目》:“咸,温。”
归经:入肺、肾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功效:滋阴,除虚热,涩精。
主治:虚劳咳嗽,骨蒸劳热,遗精带下和水肿病。 《现代实用中药》:“多作口腔咽喉诸疮之外用药。又为肾脏炎患者,用作食盐之代用品。”
用法用量:内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洪氏集验方》:“治男子妇人虚劳瘦:秋石30g,干山药30g。研末,别以酒调山药为糊,丸如梧桐子大,又以干山药为衣。每服20丸,温酒米饮任下。” ②秋石丹(《何氏济生论》)补肾水,治虚劳:真秋石300g,白茯苓120g,山药120g,小茴香60g。酒丸,空心米饮下。女子加生地60g,熟地120g,川芎90g,红枣肉为丸。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咸秋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