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红木香


药材名称:红木香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紫金皮、金谷香(《采药书》),内风消(《植物名实图考》),土木香(《福建民间草药》),内红消(《江西中药》)。浙江紫荆皮(《药材学》)。

基源: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南五味子的根和蔓茎。南五味子属全世界约25种,我国约有8种。

原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Kadsura peltigara Rehd.et Wils.),又名红木香、紫金藤、盘柱南五味子,长梗南五味子、风沙藤(广东),小钻、小钻骨风(广西),小血藤、大红袍(云南)。

历史:红木香始载于《纲目拾遗》,谓:“红木香一名广福藤,又名紫金皮,立夏后生苗,枝茎蔓延。叶类桂,略尖而软,叶蒂红色”。《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中载有紫金皮和内风消二药,所叙述的形态和所画的图与红木香亦相似。故可以认为,上述二书中所载的红木香、紫金皮和内风消系同一植物。即现在浙江用的红木香,商品名紫荆皮,效用同红木香。

形态:常绿木质藤本,全株无毛。粗细相似的根常数条集生于膨大结节状的茎基上。茎下部偃伏土中,节上疏生细根,上部缠绕,皮孔圆点状,灰白色。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薄革质,长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5~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腺头细齿,近基部全缘或均为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于叶腋,芳香;花梗细长下垂,有数个细小的鳞片状苞片;花被黄颜色,8~17片,常3片为一轮,外轮较小;雄花有雄蕊30~70,花丝结合成球形的雄蕊柱;雌花的雌蕊群椭圆形,心皮40~60,离生,柱头圆盘状。聚合果近球形,直径2.5~4cm;浆果成熟时呈暗蓝色,卵形,有时外被白粉,内有种子1~3。种子肾形,长约5mm,浅灰棕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图见《中药志》.第2版. 370页.图277)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或溪畔灌丛中,常缠绕在其他树木上。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立冬前后采挖,去净残茎、细根及泥土,晒干;或剥取根皮,晒干。药材主产于浙江、江西、江苏、福建。

鉴别

性状:根圆柱形,略扭曲,间有分枝及细根,长10~50cm或更长,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至棕紫色,略粗糙,有细纵皱纹和多数深达木部的横裂纹,扭曲处尚有横深沟,偶有栓皮脱落露出棕色皮部。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粗纤维性,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宽厚,棕色,木部浅棕色,密布小孔(导管)。气微香而特异,味微甜,后苦而辛。以干燥、条匀、质坚实、外皮紫褐色者为佳。

显微 根(直径1cm)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深棕色或棕紫色。皮层散生分泌细胞和嵌晶石细胞,分泌细胞呈椭圆形,直径70~115μm;嵌晶石细胞形状不规则,壁极厚,嵌有多数直径5~8μm的细小草酸钙方晶。韧皮部也有分泌细胞散在,韧皮纤维众多,靠外侧多单个散在,近形成层处2~4个成束,纤维直径24~40μm,壁极厚,单个纤维和纤维束四周纤维的外壁亦嵌有多数小方晶,形成嵌晶纤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直径40~200μm;木射线宽1~3列细胞,大多充满棕黑色块。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78)

理化:取样品粉末10g,加苯40ml,回流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点于硅胶烧结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距16cm,用5%磷钼酸乙醇液喷雾后,于105℃烘烤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48)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根含挥发油:α-蒎烯、樟精、β-蒎烯、柠檬烯、龙脑、乙酸龙脑酯、δ-榄香烯醇(δ-Elemencl)及表-δ-榄香烯醇(Epi-δ-Elemenol)[1,2]。茎含萜类成分:12(s)-Acetoxy-3-oxo-(24z)-Lanosta-9(11),24- n-26-oic acid、12(R)-Acetoxy-3-oxo-(24z)-Lanosta-9(11),24- n-26-oic acid、24(Z)-3-oxo-14(13→12)abeolanosta-8(9),13(18),24-trien-24-oic acid及红木香素A和B[3,4]。

根尚含C29H58-(CO)3-(OH)2的长链酮醇,3’,4’-羟基甲氧基3”,4“-次甲二氧基2,3-二苯甲基丁烷[5]。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2;13(7):43。[2] 全国中草药汇编辑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581。[3] CA 1990;112:84155w。[4] CA 1990;112:84162w。[5] 中草药 1986;17(5):42。

药性

性味:辛,温。 ①《纲目拾遗》:“辛,香。”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甘、苦,微温。”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气滞腹胀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经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①汪连仕《采药书》:“入膏用,行血散气。” ②《纲目拾遗》:“治风气痛,伤力,跌扑损伤,胃气疼痛,食积,痧胀等症,俱酒煎服。”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行血,理气,消胀,止痛,驱蛔虫。”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祛风,散瘀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风湿筋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心胃气痛,月经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0.9~1.5g。外用: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纲目拾遗》:“治雷头风肿痛:紫金皮、独活、赤芍、白芷、菖蒲、葱头。煎浓膏调敷。” ②蒲红汤(安徽医学 1987;(3))治各种胃病,以上腹疼痛,嗳气泛酸或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为主者:蒲公英30g,红木香15g,炒白芍10g,炒玄胡10g,炒白术10g,枳壳10g,炙甘草10g,砂仁3g,甘松6g,草河车6g,石菖蒲10g,陈皮10g,沉香片3g。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单方应用:①《福建民间草药》:“治冷滞腹痛:南五味子根30g,水煎成150ml,温服,日2次。” 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跌打损伤:盘柱南五味子根60g,百合金根皮30g。研极细末,每次3g,以温酒或白糖水调敷,1日1次。外用酒精调敷患处。”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无名肿毒:盘柱南五味子根皮,研成极细末。阴症或半阴半阳症,可用带皮的生姜煎浓汁,调敷。阳症可用薄荷叶泡水,调敷。” ④《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治外伤出血:紫金皮晒干研粉,用鸡蛋清调敷。” ⑤浙江中医杂志 1987;(7):“治烧伤:红木香研成细末,加食用麻油200g混合调匀,清创后用消毒棉签轻轻地涂敷在创面上,第2天,用茶叶开水适当地洗涤后再涂红木香糊,1日1换。”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辉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红木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辉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64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