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地毡草
名称出处:《泉州本草》
概况异名:天地花(《泉州本草》),小毛毡苔、地红花(《福建中草药》),金雀花(《泉州青草药》)。
基源:为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匙叶茅膏菜的全草。茅膏菜属全世界约100种;我国约6种,其中5种供药用。
原植物:匙叶茅膏菜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不具球茎,茎极短缩。叶镶嵌式排列呈莲座状;叶片匙形或宽匙形,无明显叶柄,上部圆而较宽,下部渐狭,边缘具红色腺毛.上面密被紫红色腺毛。蝎尾状聚伞花序单生或2~3枝由叶丛中抽出,长6~20cm,花少数或多数;花萼钟形,长3.5~4mm,5深裂,裂片椭圆形,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于花萼;雄蕊5;子房近球形,花柱常为3枚,稀4枚,离生,每枚2深裂几达基部。蒴果近球形。种子黑色,细小。花期3~4月,果期5~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822页.1642条图)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山坡草地、沟谷边或田边、路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日本、亚洲热带和大洋洲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贮藏: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性味:《泉州本草》:“甘,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肺、胃三经。”
功效:清热解渴,凉血通淋。
主治:感冒,肺痈,咳嗽口渴,吐血咯血,淋病,喉蛾,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福建中草药》:“治对口疮:鲜小毛毡苔、连钱草各适量加食盐、冷饭或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②《福建中草药》:“治流行性感冒:鲜小毛毡茎15~24g。水煎服。” ③《泉州本草》:“治肺热肺痈,发热咳嗽口渴:鲜地毡草30g,煎汤调蜜服。” ④《泉州本草》:“治单双乳蛾或喉癀:地毡草晒干研末吹喉,仍以鲜地毡草30~45g,煎汤服。” ⑤《泉州本草》:“治金钱癣:鲜地毡草擦患处(干者先浸米醋再擦),每日1~2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晖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地毡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晖;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