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鼬獾
名称出处:《我国药用动物志》
概况异名:山狟、山獭、鱼鳅、蝴鳅猫、白鼻猪、白猸、猸子(《我国动物志》),山獾、白鼻狸、白额狸、猪仔狸、鱼鳅猫(《我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鼬科鼬獾属动物鼬獾,药用其肉及脂肪。
原动物:鼬獾Melogale moschata Grav
形态:体形介于貂属和獾属之间,体重1~1.5kg,体长315~417mm。鼻吻部发达,软骨质,鼻垫与上唇间被毛,颈部粗短,耳壳短圆而直立,眼小且显著;头骨颅形狭长,鼻骨中缝稍凹陷,颞嵴低平左右对称,几乎平行,终生保留颞嵴而不愈合成矢状嵴,颧弓细弱,略向外扩张;人字嵴在顶骨后端成一直线与左右颞嵴相连,腭骨向后伸展,达臼齿与关节窝距离之半,翼骨的钩状突几与关节窝平齐,腭骨后缘超出臼齿与眶后突位于同一水平,齿式为,上颌门齿略呈弧状排列,犬齿圆锥状,裂齿外缘短于内缘,外缘有一齿尖,内缘有前后两齿尖,第一臼齿似平行四边形,外缘稍凹入,下颌第二门齿内移,犬齿呈弯尖状,下裂齿前端有锋利的下前尖和下原尖,内侧有一齿尖与外侧下原尖相对称,后部凹陷如盆状。前后足具5趾,趾垫较厚,爪侧扁而弯曲,前爪特长,尤以第2、3爪为著,适于挖掘生活,后爪仅及前爪之半; 骨基部较粗,末端成三列,前二列向上,末端卵圆形,中央凹陷,后一列稍向后弯曲,顶部小,中央不凹陷。鼬獾毛色变异较大,体背及四肢外侧淡灰褐色或黄灰褐色、暗紫灰色到棕褐色,头部和颈部较体背色调深,头顶后至脊背中央有一条连续不断的白色或乳白色纵纹;前额、眼后、耳前、颊和颈侧有不定形的白色或乳白色斑,有的个体为橙黄颜色斑点,一般均与喉、腹部的 相连,上唇、鼻端两侧白色或浅黄颜色,耳内、耳缘被白色或乳白色短毛,耳背与体背同色; 从下颌、喉、腹部直至尾基为苍白色、黄白色、肉桂色到杏黄颜色,尾部针毛毛尖灰白色或乳黄颜色,向后逐渐增长,色调转淡。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河谷及丘陵的森林、草丛、穴居于石洞和石缝中。为亚热带种类,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药性功效:解毒消肿。
主治:《我国药用动物志》:“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外用:脂肪油适量;或肉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贵州中草药名录》:“治 脱垂、咯血、胃溃疡:鼬獾肉适量,煮服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学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鼬獾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学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