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介绍

魏晋南北朝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是我国古代史上布满坎坷的一段时期。战争和饥荒,天灾与瘟疫,迫使广大北方人民向南方大迁移,离乡背井的无奈在人们的思想中已经麻木。此时,又有许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与汉族人民混居,生产技术、思想文化、生活习俗包括衣冠服饰在内,渐趋融合。魏晋时期的汉服制度,基本是承袭秦汉时期的旧制。迁居的少数民族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也穿起了汉族的服装----汉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全面推行汉化政策,主要是改革鲜卑的旧俗,当然服装服饰也包含在内。“群臣皆服汉魏衣冠”,尤其是祭祀、朝会服装几乎全部采用汉魏制度着汉服。这次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革”。
当时中原人的汉服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来基础上也吸收许多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如将衣服裁制的更加紧身、合体。传统的服装样式在此时逐渐消失。而胡服这种少数民族服装,则成了社会上的普遍装束。出了家居外,甚至拜见天子的时候也有穿着。
男子的头饰,以幅巾为主。这种习俗兴起于汉末,当时很多的王公名士,认为戴着礼冠是累赘,所以就用幅巾扎头。此风气延续到魏晋使其仍十分流行。在《竹林七贤图》、《北齐校书图》及《高逸图》中都有细致的描述。冠帽制度中有笼冠、卷荷冠、突骑帽、高屋白纱帽等,这些大多来自北方。
这个时期男子穿的汉服,主要是衫,有单、夹两种式样。与秦汉袍服的主要区别在于袖口宽敞。尤其在魏晋和南朝,上自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以大袖宽衫为时尚。在风靡一时的魏晋玄学、佛教、道教影响下,一些文人突破旧的礼教,衣着宽敞。名噪一时的嵇康、刘玲等“竹林七贤”,就穿着这种宽敞之衫,衫领敞开,反应了这个时期文人名士的典型情况。
汉族妇女的发饰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贵族妇女中,曾流行一种在发髻上镶金的首饰。普通妇女除将头发挽成各种式样之外,也有借用假髻的。还有模仿西域少数民族习惯,将头发挽成单环或双环发式,高耸头顶。
那个时期汉服的妇女服装,最初只是继承了秦汉时期的遗俗,有衫、裤、襦、裙等形制。衣衫以对襟居多,领、袖都加衣缘,下穿长裙,腰间用帛带系扎。
男女的鞋履与前代大致相同,只是用料和质地更加讲究,有丝履、锦鞋、皮靴和木屐等。履的颜色有一定制度:士卒百工用绿、青、白,奴婢侍从用红、青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4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