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硬骨藤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异名:白跌打、水苦楝、羊药头、老京藤(《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绿花崖豆藤的根或根皮。
原植物:绿花崖豆藤Millettia championi Benth.
形态:藤本。茎红褐色,除花序外几无毛。羽状复叶长10~20cm;叶柄长3~5cm,叶轴上面有狭沟;托叶线形,长2~3mm;叶腋有多数被毛的芽苞叶;小叶2(3)对,间隔1.5~3cm,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6cm,宽1.5~3.0cm,先端渐尖至尾,茎部圆形,光亮,侧脉5~7对,近叶缘环结,细脉很明显,两面均隆起;小叶柄长约3mm;小托叶 状,长约1.5mm。圆锥花序顶生,长15~20cm,生花枝细长直伸,长6~8cm,花序轴密被细柔毛,花密集,单生;苞片卵形,贴萼生,花长约1.2cm;花萼阔钟状;萼齿短,钝圆;花冠黄白色,偶有红晕,花瓣近等长,旗瓣圆形,无胼胝体,瓣柄长约2mm,翼瓣直,基部具2小耳,龙骨瓣长圆形;雄蕊2体,对旗瓣的1枚离生;花盘筒状,子房线形,基部狭窄至短柄,花柱甚短,上弯。荚果线形,长6~12cm,宽6.5~1.2cm,扁平,顶端斜尖,基部具短颈,弧形弯曲,果瓣薄,有种子2~3粒;种子凸镜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40卷.167页.图版50∶1~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800m以下山谷岩石、溪边灌丛间。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
药性性味:苦,凉。
功效:凉血散瘀,祛风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外用于面神经麻痹。
用法用量:外用:鲜品捣烂,酒炒外敷;或根皮浸酒外搽;或鲜根捣烂,调醋外搽(面神经麻痹)。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广西本草选编》:“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硬骨藤根皮鲜品适量捣烂,酒炒外敷或用根皮浸酒外搽;治面部神经麻痹:鲜根皮捣烂,调醋搽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亢梦琪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硬骨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亢梦琪;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