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栾樨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异名:五香香、阔苞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格杂树(海南)。
基源:为菊科阔苞菊属植物阔苞菊的茎叶。阔苞菊属全世界约50种,我国3种,其中1种入药。
原植物:阔苞菊Pluchea indica(L.)Less.
形态:直立灌木,高2~3m,径5~8mm,分枝或上部多分枝,有明显细沟纹,幼枝被短柔毛后脱落。下部叶无柄或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或阔倒卵形,长5~7cm,宽2.5~3cm,基部渐狭成楔形,顶端钝圆、钝或具短尖,表面被粉状短柔毛,背面无毛或沿中脉被疏毛,有时仅具泡状小突点,中部和上部叶无柄,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5~4.5cm,宽1~2cm,基部楔形,顶端钝或 ,边缘具细齿,两面被短柔毛。头状花序径3~5mm,在茎枝顶组成伞房状,花序梗纤细,长3~5mm,被短柔毛;总苞卵状钟形,长约6mm,总苞片5~6层,外层的卵形或宽卵形,长3~4mm,有缘毛,背面被短柔毛,内层的狭线形,长4~5mm,顶端短尖,无毛或有时上半部有疏缘毛;缘花花冠丝状,雌性,长约4mm,中央管状花少数,两性,长5~6mm,檐部扩大,顶端5浅裂。瘦果圆柱形,有4棱,长1.2~1.8mm,被疏毛;冠毛白色,宿存,与花冠等长;两性花的冠毛常于下部联合成宽带状。花果期全年。(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57页.图632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滨沙地或近潮水的空旷地;分布于我国台湾和南部沿海地区及岛屿。印度、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夏季采收茎叶。
药性功效:软坚散结。
主治:《岭南采药录》:“治板疬,取茎叶捣取自然汁,加入牛皮胶,海带,炖溶服之。”
临床应用《广州植物志》:“取叶捣烂后,和米粉及糖,制成栾犀饼,小孩食之有暖胃去积之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汐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栾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汐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