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野茄


药材名称:野茄

名称出处:《云南植物志》

概况

异名:黄水茄(《全国中草药汇编》),黄天茄(云南),牛茄子、衫钮果(海南),丁茄(广东),大颠茄、野海茄(广西)。

基源:为茄科茄属植物黄刺茄的根、叶及果。

原植物:黄刺茄Solanum coagulans Forsk.茄属植物全世界约2000种;我国有39种,14变种。

历史:我国南方民间草药。系有毒植物。《我国有毒植物》收载。

形态: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茎直立,高1~2m,全株密被灰褐色星状绒毛,茎枝具土黄颜色皮刺,长2~4mm,顶端微弯。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4~7cm,先端急尖或钝状,叶基略心形,叶缘浅波状圆裂,裂片5~7枚。蝎尾状花序腋外生,能孕花较大,单生于花序基部,花梗长约1.5cm,不孕花生于花序上端;花萼钟状,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辐状,星形,紫蓝色,径1.5~3cm,5裂,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筒喉部,雌蕊1枚。浆果球形,光滑,径约2.5cm,熟时黄颜色,基部具宿萼。种子多数,扁圆形。花期夏季,果熟期秋冬季。(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543页.图185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80~1100m的灌丛和缓坡地带。广布于埃及、阿拉伯地区至印度西北部以及新加坡至越南,我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

化学性质

果实含甾体生物碱。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97。

药性

性味:《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温。”

功效: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睾丸炎,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10~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福建药物志》:“治风湿关节痛,睾丸炎,牙痛:野茄根或叶9~15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野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422.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