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节瓜


药材名称:节瓜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基源:为葫芦科冬瓜属植物节瓜的果实。冬瓜属全世界1种、1变种,我国均有栽培。

原植物:节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var.chiehqua How

历史:《粤草志》栽:“节瓜乃冬瓜中一种小者,白皮,蔓地生,一节生一瓜,得水气最多,故解暑毒。”所述即为本品。

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略成方形,被黄褐色毛。卷须分歧。单叶互生,有长柄,叶片阔卵形或肾状卵形,具5~7棱角或浅裂,基部心形,边缘有小锯齿。花雌雄同株,单生于叶腋;雄花花柄长可达10余厘米。雌花柄短;萼筒筒状、5裂、裂片有锯齿;花冠黄颜色,5裂几乎达基部;雄蕊3,花药分离;子房被污浊色或黄颜色糙硬毛。果实小。比黄瓜略长而粗,长15~25cm,直径4~10cm,被糙硬毛,表面无白色蜡质粉末;种子多数。长卵形。花果期5~8月。

生境与分布:广东、广西普遍栽培。

生药

采集: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性质

含葫芦素B(Cucumbitacin)[1]、β-谷甾醇、羽扇豆醇、正三十烷醇、甘露醇及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素、谷氨酰胺、羟基脯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L.亮氨酸[2]。

附 节瓜酒中含挥发性成分:E.2-己烯醛(E-2-Hexenal)、n-己醛(nHex )、n-甲酸己酯(n-Hexyl for te)、2,5-二甲基吡嗪(2,5-Dimethylpyrazine)、2-甲基吡嗪(2-Methylpyrazine)等。

参考文献

[1] CA 1982;96:65720m。[2] CA 1977;87:65372p。[3] CA 1987;106:174889u。

药性

性味:甘,淡。

功效:止渴生津,健脾益胃,祛暑。

主治:中暑口渴,脾胃虚弱,水肿。 ①《纲目拾遗》:“止渴生津,驱暑,健脾,利大小肠。” ②《本草求原》:“功同冬瓜,而无冷利之患。益胃,长于下气消水。”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节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382.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