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饭团藤


药材名称:饭团藤

名称出处:《陆川本草》

概况

异名: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岭南采药录》),十八症(《陆川本草》),臭饭团、过山龙藤(《海南植物志》),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绯红南五味子(江西《草药手册》),酒饭团(《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蝴鳅钻、冷饭团(福建)。

基源: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冷饭团的茎、叶。

原植物:冷饭团Kadsura coccinea(Lem.)A.C.Smith(K.chinensis Hance ex Benth.K.hainanensis Merr.)

形态:常绿木质藤本含有粘液。根长而粗壮,红褐色,有香气。老藤灰色或灰棕色,断面棕红色。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长8~17cm,宽3~8cm,两面近无毛,革质,全缘;叶柄长1~2cm。花单性同株,单生于叶腋,红色或红黄颜色;雄花花梗较长,花被片10~16,雄蕊14~18,2~5轮排列,雄蕊柱圆球状,顶端有线状钻形的附属体;雌花花梗较短,花被片与雄花相似,雌蕊群近球形,心皮50~80,5~7轮排列。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10cm,熟时红色或黑紫色。花期4~7月,果期8~11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03页.图1606)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山谷、水旁疏林中,常缠绕于树上。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

药性

性味:《陆川本草》:“酸、甘,微温。”

功效:行气,止痛,接骨,散瘀,消肿,解毒。

主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腹痛。 ①《陆川本草》:“接骨,散瘀,消肿,解毒。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行气,止痛。治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腹痛:饭团藤9~15g,水煎服。”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跌打损伤:饭团藤捣敷,亦可煎汤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佳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饭团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佳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37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