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桃仁


药材名称:桃仁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

异名:桃核仁(《本经》)。

基源:为蔷薇科桃属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桃属约有40多种;我国有12种,约6种药用。

原植物:桃Amygdalus persica L.[Prunus persiica(L.)Batsch]。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Carr.)C.de Vos(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又名榹桃(《尔雅》)。

历史:桃在《本经》列为下品。陶弘景曰:“今处处有之,核仁入药,当取解核者种之为佳,山桃仁不堪用。”苏颂曰:“汴东、陕西者尤大而美。大抵佳果肥美者,皆圃人以他木接成,殊失本性。入药当用本生者为佳。今市肆卖者,多杂接核之仁,为不堪也。”《本草衍义》载:“山中一种桃,正合月令桃始华者,花多子少,不堪啖,惟堪取仁入药。”《纲目》载:“桃品种甚多,易于栽种,且早结实。……惟山中毛桃,即《尔雅》所谓榹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恶。其仁充满多脂,可入药用,盖外不足者内有余也。”据上述,古时所用桃仁,桃及山桃都有,而以未嫁接过的桃为佳。

形态:桃为乔木,高3~8m;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细长,无毛,绿色,向阴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单叶互生;叶片长圆披针形,椭圆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15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边缘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有时具腺体;叶柄粗壮,长1~2cm,具1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cm;几无梗;萼筒钟状,被短柔毛,绿色,具红色斑点;萼片5,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5,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粉红色;雄蕊20~30;雌蕊1,子房上位,被短柔毛。核果形状和大小均有变异,卵形、扁圆形或宽椭圆形,色泽变化由淡绿白色至橙黄颜色,常在向阳面具红晕,外面密被短柔毛,腹缝明显,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白色、浅绿白色、黄颜色、橙黄颜色或红色;核大、椭圆形或近扁圆形、侧扁,顶端渐尖,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种仁味苦,稀甜。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因品种而异,通常8~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图2338)

生境与分布:桃原产我国,各地广泛栽培。世界各地亦均有栽培。

山桃与桃的区别在于叶两面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仅2.5~3.5cm;果肉薄而干,不可食;核球形或近球形,两侧不压扁,顶端圆钝。(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图2337)生于海拔800~3200m的山坡,山谷沟底或荒野疏林及灌丛中。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云南。在华北主要作桃、梅、李等果树的砧木,也有栽培供观赏。

生药

采集:6~7月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山东、河北。

鉴别

性状:桃仁扁长卵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种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山桃仁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长约0.9cm,宽约0.7cm,厚约0.5cm。

显微 桃仁粉末:黄白色。 ①种皮外表皮的石细胞侧断面观贝壳形,盔帽形或弓形,突出于表皮层的部分拱形,壁厚至34μm;表面观类圆形、圆多角形或类方形,纹孔(底部壁)大而较密,纹孔中有的可见微细斑点。 ②种皮外表皮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壁薄,有的皱缩,细胞界限不清楚。 ③种皮内表皮细胞断面观为1列类长方形色素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 ④内胚乳细胞断面观1~数列,类方形,壁稍厚,胞腔内含脂肪油滴。 ⑤子叶细胞较大,含糊粉粒,较大的糊粉粒可见拟晶体或有一细小的簇晶,并含脂肪油滴。(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55页.图271) 山桃仁粉末:黄白色。 ①石细胞散在或聚集,有的排成栅状,侧断观贝壳形、矩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突出于表皮层的部分略圆拱形,占高度的一半以上,层纹细密整齐,无孔沟或稀少,底部厚薄不匀,较薄处层纹少见孔沟较密,壁厚处层纹明显而无孔沟,表面观类圆形、类六角形,长多角形、类方形或类斜方形,有的一端锐尖,壁厚壁相间,角隅处特厚,层纹明显而无孔沟,壁较薄处层纹不明显而有孔沟。有的石细胞壁稍厚,纹孔沟多而明显,似“纹孔细胞”。另外细小石细胞,偶见石细胞延伸呈非腺毛状。 ②草酸钙簇晶少数,存在于皱缩的种皮薄壁细胞中,直径12~27μm。另可见种皮外表皮细胞,内胚乳细胞,子叶细胞。(图见同上,第557页.图272)

理化:取样品粉末0.5g,加等量碳酸钙共研碎,加石油醚《60~90℃)4ml,冷浸过夜,吸去石油醚,挥千,再加入乙醇4ml冷浸过夜,取乙醇溶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苦杏仁甙为对照,以氯仿-乙酸乙酯-乙醇(2∶1∶2)为展开剂,展距18cm,用碘蒸气熏,苦杏仁甙呈黄颜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第377页.图273)

加工炮制:①燀桃仁 取净桃仁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种皮时,捞出,放在冷水中浸泡,搓去种皮,晒干,簸净。 ②炒桃仁 取去皮桃仁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颜色,取出,放凉。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含24-亚甲基环木波罗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α1-谷甾醇(Citrosta nol,4α-Methylstig sta-7Z-24(28)- n-3β-0l)、豆甾烷-7,Z24(28)-二烯-3β-醇[Stig sta-7Z-24(28)- n-3β-ol,即7-去氢燕麦甾醇(7-Dehydroarenasterol)]、野黑樱甙(d-扁桃腈葡萄糖甙,Prunasin)、扁桃甙(Amygdalin)、L-色氨酸、甲基呋喃果糖甙(Methyl fruetofuranoside)、甲基吡喃葡萄糖甙(Methyl glucopyranoside)、葡萄糖、蔗糖等[1]。从总蛋白中分得二个均一蛋白成分,组分F和组分G,分子量分别为257,000和19,000[2]。

参考文献

[1] 生药学杂志(日) 1983;37(1):46。[2] 中药通报 1986;11(11):37。

药理

①对凝血的影响 山桃仁煎剂ig每天1次,连续7~8d,对家兔出血时间(给药前58.89±i0.63s,给药后87.00±35.54s), 复钙时间(给药前为55.18±21.68s,给药后为98.01±33.25s)均有显著的延长作用。对凝血酶元时间(给药前9.84±6.29s,给药后15.95±20.95s)、凝血时间(给药前为51.43±43.91s,给药后162.47±71.78s)均有非常显著的延长作用[1]。 ②抗炎作用 从桃仁提得的总蛋白中分得两个均一的蛋白成分:组分F(等电点4.7~5.1,分子量257,000,含18种氨基酸),组分G(等电点4.1~4.7分子量19,000,含17种氨基酸)这两组分分别按2mg/kg和4mg/kg iv对小鼠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耳部急性炎症反应[2]。

参考文献

[1] 陕西新医药 1984;13(5):61。[2] 中药通报 1986;11(11):37。

药性

性味:苦、甘,平。 ①《本经》:“苦,平。” ②《别录》:“甘。” ③《千金·食治》:“苦、甘、辛,平。”

归经:入心、肝、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大肠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功效:破血行瘀,润燥滑肠。

主治:经闭、癥瘕,热病畜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脉,止痛。” 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 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 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 ⑥《滇南本草》:“治血痰。” 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肓肠炎,妇人 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①《医学入门》:“血燥虚者慎用。” ②《纲目》:“香附为之使。” ③《本草经疏》:“凡经闭不通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瘀滞;产后腹痛由于血虚,而不由于留血积块;大便不通由于津液不足,而不由于血燥秘结,法并忌之。”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红花,治瘀血胸痛、腹痛、经闭、痈肿、瘀血肿痛。 ②配杏仁,治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痛,少腹疼痛、津枯肠燥便秘和噎膈诸症。 ③配人参,治肺虚喘息,不能平卧。 ④配虫,治血滞经闭,产后瘀血少腹作痛,跌打肿痛。 ⑤配大黄,治跌打损伤,青肿疼痛。 ⑥配藕节,治产后血闭。 ⑦配粳米,治上气咳嗽,胸膈痞满,气喘。 ⑧配吴茱萸,治里急后重,大便不快。 ⑨配黄丹,治疟疾。 ⑩配大黄、当归,治瘀结便秘。 ⑾配大黄、丹皮,治肠痈。 ⑿配大黄、芒硝,治由温热病或跌打损伤后蓄血而引起的便秘,症见腹部胀满疼痛,谵语烦渴,脉沉涩,或有发热。 ⒀配火麻仁、郁李仁,治大便秘结。 ⒁配补骨脂、杜仲,治肾虚腰痛,妊娠腰背酸痛等症。 ⒂配柏子仁、松子仁、火麻仁,治老人虚秘。 ⒃配芦根、薏苡米、冬瓜仁,治肺痈。 ⒄配当归、桂枝、白芷,治跌打损伤后寒凝瘀滞,关节肌肉酸痛,僵硬而怕冷,得温则痛减。 ⒅配麻黄、桑白皮、胡颓叶,治咳嗽,上气喘急。 ⒆配红花、当归、牛膝,治血闭不通,五心烦热。 ⒇配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治体积不大的 肌瘤和卵巢囊肿。 (21)配大黄、芒硝、甘草、桂枝,治伤寒病热邪与瘀血蓄积于腹部,症见少腹胀满,大便黑,小便利,烦躁谵语,发热如狂。

方选和验方: ①桃仁红花汤(《痧胀玉衡》)治痧症血结不散:桃仁(去皮尖)、红花、苏木各3g,青皮2.5g,乌药1g,独活2g,白蒺藜(去刺),捣末3.5g。水煎服。 ②圆红散(《痧胀玉衡》)治痧症血郁不散:炙没药、降香各9g,细辛12g,桃仁、延胡索、白蒺藜各30g。为末,每服3g,紫荆皮煎汤送下。 ③桃仁汤(《温疫论》)治膀胱蓄血,小腹痛,按之硬痛,小便自调者:桃仁9g,牡丹皮、当归、赤芍药各3g,阿胶、滑石各6g。水煎服。 ④桃仁承气汤(《温病条辨》)治下焦蓄血,少腹紧满,小便自利,夜热早凉,大便闭结,脉沉实者:桃仁、当归、芍药、牡丹皮各9g,大黄15g,芒硝6g。水煎分3次服。 ⑤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产妇腹内有干血着于脐下,腹痛服枳实芍药散不愈者;亦治经水不利:大黄42g,桃仁、炒虫(去足)各20枚。为末,炼蜜和为4丸,以酒200ml煎1丸,取160ml。顿服,新血下如豚肝。 ⑥桃仁承气汤(《通俗伤寒论》)治下焦瘀热蓄血,症见其人如狂,谵语,小腹窜痛,带下如注,腰痛如折:桃仁9g,五灵脂、酒大黄各6g,蒲黄4.5g,鲜生地24g,玄明粉3g,甘草2g,犀角汁40ml(冲)。水煎服。 ⑦抵当汤(《伤寒论》)治伤寒蓄血,发热如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桃仁(去皮、尖)20枚,大黄(酒洗)42g,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30个。上4味,以水1000m1,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不下,更服。 ⑧桃术汤(《本草汇言》)治风暑不调,饮食停结,寒热如疟,日久不愈,内有蓄血:桃仁9g,柴胡、半夏、槟榔、鳖甲、干姜各6g,白术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⑨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而有热结便秘,胁腹疼痛:桃仁(打)、红花、柴胡各6g,炮山甲1.5g,大黄(酒炒)3g,归尾6g,天花粉3g,甘草2g。水煎服。 ⑩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治咽喉疾患:桃仁、红花各9g,赤芍药15g,柴胡12g,枳壳6g,生地、玄参各15g,桔梗9g,甘草4.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⑾桃仁汤(《备急千金要方》)治摔伤,胸腹血瘀,不得气息:桃仁14枚,大黄、硝石、甘草各37g,蒲黄55g,大枣20枚。为粗末,水煎3次分服。 ⑿桃仁煎(《备急千金要方》)治带下,经闭不通:桃仁、虻虫各30g,朴硝185g,大黄222g。为细末,先用醋慢火熬,加大黄、桃仁、虻虫搅拌,再入朴硝搅拌,为丸,鸡子黄大。在酒中浸1夜,每服1丸,空腹温酒送下。 ⒀桃仁芍药汤(《备急千金要方》)治产后腹痛:桃仁15g,芍药、川芎、当归、干漆、桂心、甘草各74g。为粗末,水煎分3次服。 ⒁桃仁承气汤(《校注妇人良方》)治血瘀小腹急痛,大便不利;或谵语口干,漱水不咽,遍身黄颜色,小便自利;或血结胸中,手不敢近腹;或寒热昏迷,其人如狂:桃仁15g,炒大黄60g,甘草6g,肉桂3g,加生姜少许。水煎,黎明时服。 ⒂桃仁散(《普济方》)治妇人癥痞,心腹胀满,不能饮食,体瘦无力:炒桃仁、炒三棱、鳖甲(醋炙)各30g,诃子皮、白术、当归、赤芍药、陈皮各1g。为末,每服9g,加生姜2片,水煎,食前服。 ⒃红花桃仁汤(《兰室秘藏·痔漏门》)治痔漏经年不愈,因饱食而筋脉横解,肠澼为痔:黄柏4.5g,生地黄3g,泽泻2.5g,苍术2g,当归尾、汉防己、防风、猪苓各1.5g,麻黄0.5g,红花0.2g,桃仁10个。为粗末,水煎,食前服。 ⒄败瘀止痛汤(《辨证录》)治脾火内伏,瘀血存注不散,右胁火痛,肿起如覆杯,手不可近,按之痛甚:大黄、当归各9g,桃仁14粒,白芍药30g,厚朴6g,柴胡、黄连、甘草各3g。水煎服。 ⒅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前腹痛;或经行不畅而有血块,色暗紫;或瘀血而致的月经过多,及淋漓不净等:当归、赤芍药、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各适量。水煎服。 ⒆桃花散(《证治准绳·女科》)治膀胱气滞血涩,大小便秘:桃仁、冬葵子、滑石、槟榔各等份。为细末,每服9g,空腹葱白煎汤调下。 ⒇桃红饮(《类证治裁》)治痹症,肢节疼痛而有瘀血者: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威灵仙各适量。水煎,加麝香少许,冲服。 (21)桃花化浊汤(《医醇剩义》)治女劳疸,膀胱急,小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大便黑而时溏:桃仁、牛膝、丹参、车前子各6g,红花、降香各1.5g,延胡索、赤芍药各3g,当归尾、泽泻各4.5g,茵陈9g,血余炭5g。水煎服。 (22)三仁汤(《医学入门》)治胃痈,肠痈,腹痛烦闷不安,或胀满不食:桃仁、牡丹皮各4.5g,薏苡仁7.5g,冬瓜仁6g。水煎服。 (23)桃仁散(《杨氏家藏方》)治妇人室女,血闭不通,五心烦热:桃仁(焙)、红花、当归(洗、焙)、杜牛膝等份为末。每服9g。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24)桃仁煎(《医略六书》)治产后恶露不净,脉弦滞涩者:桃仁9g,当归9g,赤芍药、桂心各4.5g,砂糖(炒炭)9g。水煎,去渣温服。 (25)《汤液本草》:“治老人虚秘:桃仁、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各等份。同研,熔白蜡和丸如桐子大,以少黄丹汤下。” (26)孟诜:“治女人 内生疮,作痛如虫咬,或作痒难忍者:桃仁、桃叶相等捣烂,丝绵纳裹其中,日易3~4次。” (27)《圣济总录》:“治里急后重.大便不快:桃仁(去皮)111g,吴茱萸74g。盐37g。上3味,同炒熟,去盐并吴茱萸。只以桃仁,空心夜卧不拘时,任意嚼5~20粒。” (28)《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阑尾炎:桃仁、牡丹皮,瓜蒌仁各12g,薏苡仁30g。水煎服。” (29)《湖北中草药志》:“治狂犬咬伤:桃仁7个,土鳖虫7个,大黄9g。共研细末,1次开水冲服。” (30)《湖北中草药志》:“治血燥便秘:桃仁15g,麻油30ml。桃仁炸后去渣,1次服。” (31)肝炎糖浆Ⅰ号(《湖北中草药志》)治慢性肝炎:桃仁、柏子仁、郁金、生地、香附、五灵脂、橘叶各150g,当归120g,柴胡90g,白芍180g,红糖125g。加水熬成500ml,日服3次,每次15ml。 (32)葶桃承气汤(江西中医药 1985;(4))治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并发急性肺水肿:大黄50g,芒硝15g,桔梗12g,全栝楼12g,浙贝母10g,葶苈子5g,桃仁10g,红枣3枚,炙甘草5g。水煎服,早、晚各1剂。 (33)四川中医 1987;(2):“治腰疼:桃仁9g,酸葡萄10个,透骨草6g。水煎服,早、晚各1次。” (34)新中医 1987;(10):“治阴痒:桃仁20g,雄黄适量,鸡肝1具。桃仁研泥,雄黄研粉,调成膏状,涂于鸡肝上,塞入 内,1天1换,7天为1疗程。” (35)水疝方(新中医 1989;(2))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桃仁、地龙各5g,红花、白通草、赤芍药各1.5g,益母草6g,麻黄1g,川牛膝、荆芥穗、生甘草各3g。水煎服。 (36)三仁一皮汤(浙江中医杂志 1989;(10))治阑尾炎:桃仁、乌药、丹皮各10g,生薏苡仁、冬瓜仁(炒捣碎)、败酱草、蒲公英各30g,赤芍15g,木香6g。水煎服,每日1剂。 (37)桃红参蛤贝杏散(四川中医 1989;(4))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肺气肿:桃仁、藏红花、人参、蛤蚧(去头足、炙黄)、川贝母、杏仁各10g。共为极细末,分60包,每服1包,每日2次。 (38)癫狂梦醒汤(北京中医杂志 1988;(1))治痰厥,痰热内盛,心神不宁:桃仁、香附、柴胡、木通、赤芍、半夏、大腹皮、青皮、陈皮、桑白皮、苏子、甘草各适量。水煎服。 (39)江西中医药 1990;(4):“治颅内硬膜下血肿: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6g,赤芍10g,柴胡6g,枳壳6g,麝香30g,桔梗10g,生地9g,牛膝6g。水煎服。” (40)通窍活血汤(中医杂志 1990;(2))治舌尖麻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药各10g,生姜3片,葱白3根,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41)膈下逐瘀汤(中医杂志 1990;(2))治胃脘灼热: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皮、元胡、五灵脂、川芎、香附、枳壳、乌药各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42)实用医学杂志 1992;(1):“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桃仁10g,莪术15g,炮山甲(先煎)、皂角10g,白芥子10g,甘遂6g,桔梗10g,全栝楼15g,茯苓15g,生慧苡仁30g,生甘草6g。水煎服。” (43)中医杂志 1992;(1):“治闭经泌乳综合征,属气滞血瘀胞脉阻滞者:桃仁10g,红花12g,当归10g,生地15g,川芎12g,赤芍15g,牛膝20g,柴胡9g,泽兰15g,丹皮9g,山栀15g,香附9g。水煎服。” (44)桃核承气汤(陕西中医 1992;(2))治增生性脊椎炎:桃仁、大黄(后下)、桂枝、乳香、没药各10g,芒硝6g(冲),丹参15g,土鳖虫20g。水煎服。 (45)陕西中医 1992;(2):“治腹型癫痫:桃仁、生大黄(后下)各15g,芒硝(冲)、桂枝、甘草、枳实、当归、川芎各10g,柴胡12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唐瑶经验方》:“治产后血闭:桃仁(去皮、尖)20枚,藕1块。水煎服。” ②《卫生家宝方》:“治风虫牙痛: 桃仁,灯上烧烟出,吹灭,安痛齿上,咬之。” ③《千金方》:“治聤耳:桃仁熟捣,以故绯绢裹,纳耳中,日三易,以瘥为度。” ④《千金方》:“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烧桃核为末,酒服6g,日3。” ⑤《子母秘录》:“治小儿烂疮初起,膘浆似头疮:杵桃仁面脂敷上。” ⑥《食医心镜》:“治风劳毒肿挛痛,或牵引小腹及腰痛:桃仁30g,去皮、尖,熬令黑烟出,热研如脂膏。以酒600ml,搅和服,暖卧取汗。” ⑦《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 脱垂:桃仁,炒香,捣成膏状,敷患处。” ⑧《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滴虫性 炎:桃仁适量,纱布包,塞入 ,每日1换。” ⑨《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霉菌性 炎:桃仁、雄黄等份,捣烂加蜜作锭如大枣大,纳 中,每日换2次。”

食疗:①《食医心镜》:“治上气咳嗽,胸膈痞满,气喘:桃仁(去皮,尖)90g,以水200ml,研汁,和粳米30g,煮粥食。”

医药家论述

①成无己:“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桃仁之甘以缓肝散血,故张仲景抵当汤用之,以治伤寒八、九日,内有蓄血,发热如狂,小腹满痛,小便自利者。又有当汗失汗,热毒深入,吐血及血结胸,烦躁i严语者,亦以此汤主之。与虻虫,水蛭,大黄同用。” ②李杲《用药心法》:“桃仁,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又去血中之热。” ③李时珍《纲目》:“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润燥活血,宜汤浸去皮尖炒黄用,或麦麸同炒,或烧存性,各随本分。” ④缪希雍《本草经疏》:“夫血者阴也,有形者也,固流夫一身者也。一有凝滞则为癥瘕,瘀血血闭。或妇人月水不通,或击扑损伤积血,及心下宿血坚痛,皆从足厥阴受病,以其为藏血之脏也。桃核仁苦能泄滞,辛能散结,甘温通行而缓肝,故主如上等症也。”“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之,及用之不得其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 ⑤贾所学《药品化义》:“桃仁,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若连皮研碎多用,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捣烂少用,入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力。” ⑥张璐《本经逢源》:“桃仁,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毕竟破血之功居多,观《本经》主治可知。仲景桃核承气、抵当汤,皆取破血之用。又治热入血室,瘀积癥瘕,经闭,疟母,心腹痛,大肠秘结,亦取散肝经之血结。熬香治疝痛痒,《千金》法也。” ⑦周岩《本草思辨录》:“桃仁,主攻瘀血而为肝药,兼疏肤腠之瘀。惟其为肝药,故桃仁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治在少腹,鳖甲煎丸治在胁下,大黄牡丹汤治在大肠,桂枝茯苓丸治在癥痼,下瘀血汤治在脐下。惟其兼疏肤腠之瘀,故大黄虫丸治肌肤甲错,《千金》苇茎汤治胸中甲错,王海藏以桂枝红花汤加海蛤、桃仁治妇人血结胸,桃仁之用尽于是矣。”

参考文章扁桃仁乳的加工果树园艺桃仁熏蛋果树园艺甜香核桃仁加工技术果树园艺甜香核桃仁的加工技术果树园艺琥珀桃仁果树园艺甜香核桃仁加工方法果树园艺甜核桃仁罐头的加工生产果树园艺咸核桃仁果树园艺巧取核桃仁常识国庆节佳肴精选-桃仁肉丁如何制作?常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彦绮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桃仁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彦绮;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233.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