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樱草杜鹃
名称出处:《我国民族药志》
概况异名:塔丽(《我国民族药志》)。
基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樱草杜鹃的叶、花或带叶嫩枝。
原植物: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 Bur.et Franch.
历史:始载于唐代《四部医典》。清代《晶珠本草》也有收载。为藏药塔丽的原植物之一。
形态:常绿灌木,高约1m。幼枝短,密生鳞片和短糙毛。叶革质,叶柄长约2mm,有鳞片;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8~2.4cm,宽8~12mm,背面密生灰棕色屑状鳞片。头状花序顶生,具5~8花;花梗长2mm,光滑;花黄颜色、白色或蔷薇色,花冠狭筒状,长1.2~1.6cm,内面有柔毛;花萼发达,长4mm,裂片5,外面多少有鳞片,边缘有睫毛;雄蕊5,内藏,无毛;子房有鳞片,花柱短。蒴果长4mm,有鳞片。(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77页.图4107)
生境与分布:生于高山草地、山坡灌丛及岩坡上。分布于甘肃、四川和云南。
药性性味:《我国民族药志》:“苦、涩,温。”
功效:清热消炎,止咳平喘,强身抗老。
主治:《我国民族药志》:用于气管炎,消化道疾病,消化不良,胃下垂,胃扩张,肝脾肿大,水肿,体虚等。外敷治疔疮毒痈肿。叶的挥发油对气管炎疗效较好。
用法用量:内服:散剂冲剂,1~5g,1日3次。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我国民族药志》:“治肝炎,胃炎,脾、胆疾病:塔丽5g,木香4.5g,甘青青蓝4g,藏紫菀3.5g,藏木香3g,寒水石5g,共研细粉。1次2~3g,1日3次”。 ②《我国民族药志》:“治胃肠包块:塔丽15g,甘青青蓝15g,姜黄3g,黑刺果膏9g,黄精15g,蒲公英根15g,共研细粉,1次4g,1日2~3次”。 ③《我国民族药志》:“治慢性胃炎,肠炎:塔丽(枝、叶、花)浸膏30g,黑刺果膏30g,芫荽子30g,藏木香30g,寒水石3味药共研细粉加前两味药膏拌匀,搓丸如豌豆大,1次3~4丸,1日3次”。 ④《我国民族药志》:“治肝炎、胆病、脾病,胃炎,肠炎:塔丽叶30g,藏木香18g,甘青青蓝24g,藏紫菀21g,木香27g,寒水石共研细粉,1次1g,1日2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奇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樱草杜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奇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