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牛脾


药材名称:牛脾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牛连贴(《滇南本草》)。

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脾。

原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余项参见“牛肉”条。

药性

性味:甘、微酸,温。 《滇南本草》:“水牛连贴,温,甘,微酸。”

功效:健脾消积。

主治:脾胃失健,消化不良,食积痞满。 ①《本草拾遗》:“补脾。” ②《滇南本草》:“水牛连贴,健脾开胃,消积磨宿食,宽中醒脾,消痞满,胸胀。” ③《韩氏医通》:“黄牛连贴,用朴硝作脯,消痞块。” ④《纲目》:“腊月淡煮,日食一度,治痔瘘。”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焙干研末。

临床应用

食疗:①《滇南本草》:“治小儿脾胃不好,或吐或泻,伤食不思饮食,面黄肌瘦,目无精光:水牛连贴(即脾脏,新瓦焙黄颜色)30g。鸡肫皮(焙黄颜色)30g,共为末。每服3g,忌面食生冷。” ②《千金翼方》:“疗痔:牛脾1具熟煮,空腹食之尽,勿与盐酱等。” ③槐花米煲牛脾(《饮食疗法》)治疗痔疮疼痛,痔疮出血等疾患:槐花米15g,牛脾250g,将槐花米与牛脾(切成片或小块)一起入锅,加水煨汤。熟后饮汤吃牛脾。

参考文章怎样对待孩子的“牛脾气”?孕育儿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德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牛脾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德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18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