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橘红珠


药材名称:橘红珠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

异名:桔珠、桔胎(《广西中药志》)。

基源: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化橘红的未熟幼果和落果。

原植物:化橘红Citrus grandis cv.“huajihong”(C.granids var.tomentosa Hort.)

余项参见“化橘红”条。

生药

采集:春季采收落下的幼果,晒干。

鉴别:干燥幼果近球形,直径4~5cm。表面黄绿色,密被灰绿色短绒毛,先端有花柱脱落的痕迹,基部有呈圆形果柄的疤痕。质坚硬,不易切开,断面平整,淡红棕色。气香,味苦而涩。

药性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酸、苦,性温。”

功效:止渴,助消化,除胸中气滞。

主治:食积,癥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广西中药志》:“治食后气滞:橘红珠3~9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致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橘红珠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致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162.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