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象胆
名称出处:《雷公炮制论》
概况基源:为象科象属动物亚洲象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
原动物:亚洲象Elephas ximus L.
余项参见“象皮”条。
化学性质从胆汁中分得胆酸(Cholic acid)、乙酸胆酸(Aoetylcholic acid)和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
参考文献我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我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50。
药性性味:苦,寒。 ①《雷公炮炙论》:“微甘。” ②《纲目》:“苦,寒。微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肝、脾二经。”
功效:清肝,明目,消肿。
主治:目生翳障,疳积,疮肿。 ①《本草拾遗》:“主目疾,和乳滴目中。” ②《南海药谱》:“以清水和涂疮肿。又口臭,每夜和水研少许,绵裹贴齿根上,每夜含之,平明暖水洗口,如此三、五度。”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及治疳。”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外用:点眼或涂疮。
使用注意:《本草经疏》:“象胆,苦寒之极,不利脾胃,凡疳证脾弱者,目病血虚者,咸不宜多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四胆丸(《圣济总录》)治内障目翳:象胆15g,鲤鱼胆7枚,熊胆0.3g,麝香3g,石决明30g,牛胆15g。上6味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心茶清下。
医药家论述①李时珍《纲目》:“象胆明目,能去尘膜也,与熊胆同功。雷《炮炙论》云,象胆挥粘是矣。”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象胆,苦寒之物也。肝热则目不明,脾家郁热则成疳积或口臭。苦寒除二经之热,故能主诸证。苦寒凉血解毒,故又能主疮肿也。今世治疳证、痨瘵传尸多用之,总取其苦寒能杀疳虫、痨虫,兼除脏腑一切热结也。”
参考文章象胆的作用和功效中医中药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依煊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象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依煊;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