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对叉疔药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异名:燕尾草(《云南中草药》),羊蹄草、半截叶、四方台(《广西植物名录》),叉痔草(广西),飞蛾草、半边风(《贵州草药》),蝴蝶暗消、马蹄暗消(贵州)。
基源:为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杯叶西番莲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杯叶西番莲Passiflora cupiformis Mast.(Passiflora franchetiana Hemsl.;Passtflora kwangsiensis H.L.L1;Passiflora yunnanensis Franch.)
形态:缠绕草质藤本,长达6m。茎无毛,无棱。单叶互生,坚纸质;叶柄长3~7cm,近基部具2腺体;叶片燕尾状杯形,长5~12cm,宽4~10cm,2裂,裂片长三角形,两裂片之间有1中脉延长成小尖突,先端钝或近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无毛,叶背具6~25个腺点。聚伞花序与叶柄对生,其间具1纤细卷须;花梗被棕色毛,长2~3cm;花5至多数,白色,径1.5~2cm;萼片5,长8~10mm,卵状长椭圆形,背部近顶端有时具1腺体,或有长达1mm角状附属器,被毛;花瓣5,长7~8.5mm;副花冠由许多丝状裂片组成,排成2轮,外轮长8~9mm内轮长2~3mm;内花冠褶状,具矮花盘;雌雄蕊柄长3~5mm;雄蕊5,花丝分离;子房近球形,无柄,花柱3,分离,向上弯曲。浆果球形,紫色,无毛;种子有假种皮。花期4月,果期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2册.529页.图890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700~2000m的路边草丛、灌丛、山间河谷石缝中。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广西。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贮藏: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性味:《贵州草药》:“温,甜、微涩。”
功效:宁心安神,除湿通络,止血,解毒。
主治:精神失常,失眠,风湿性心脏病,半身不遂,白浊,血尿,外伤出血,疔疮。 ①《贵州草药》:“解毒,止血,熄风,镇痛。治疔疮,刀斧伤出血,痧气腹胀痛,血尿,白浊,半身不遂。” ②《云南中草药》:“养心安神,除湿活络。治风湿性心脏病。” ③《我国高等植物图鉴》:“有健胃,行气止痛,散瘀活血,止血等功效。” ④《贵州中草药名录》:“利湿祛风,宁心安神。治精神失常,失眠,痛经,风湿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贵州草药》:“治疔疮:对叉疔药叶嚼烂,外敷患处。” ②《贵州草药》:“治刀伤斧砍流血不止:鲜对叉疔药叶适量,捣烂外敷伤处。” ③《贵州草药》:“治痧气腹胀痛,血尿及白浊:对叉疔药根15g,水煎服。” ④《贵州草药》:“治半身不遂:对叉疔药根12g,泡酒服,并可外搽。”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姗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对叉疔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姗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