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石刷把


药材名称:石刷把

名称出处:《民间常用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铁刷把(《四川中药志》),石寄生(《泉州本草》),石刷子(《西昌中草药》),岩扫帚(《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为松叶蕨科松叶蕨属植物松叶蕨的全草。松叶蕨属全世界约2种,我国仅1种。

原植物:松叶蕨Psilotum nudum(L.)Griseb.(Lycopodium nudum L.),又名松叶兰(《植物名汇》),石扫帚(四川),岩松、马尾千金拔(广西)。

形态:附生草本,无根,仅具毛状吸收构造及假根固着于树干或石缝中。植株高15~70cm,茎基部匍匐,下部不分枝,上部作多次2歧分枝,小枝三棱形。叶退化为细小鳞片状,革质,长2~3mm,宽2~2.5mm,基部的心形,全缘,顶端钝尖,着生于枝的棱脊上,孢子叶阔卵形,通常2叉深裂;孢子囊生于叶腋,近球形,蒴果状,3室,无环带,纵裂。孢子肾形。(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07页.图213)

生境与分布:附生于树干或岩石缝中。分布于我国西南(除 外)及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亚热带其它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8~9月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松叶蕨甙(Psilotin)[1]、3种Amentoflavane糖甙和芹菜素糖甙(Apigenin-di-c-glucoside)[3]、赤霉素G[4],以及非黄酮甙3’-羟基松叶蕨甙[2,5]。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05。[2] CA 1982;97:141783x。[3] Phytochemistry 1984;23(9):2053。[4] CA 1984;101:3931u。[5] CA 1985;103:51158k。

药性

性味:甘、辛,温。 ①《四川中药志》:“辛、涩,温。” ②《泉州本草》:“甘、辛,微温。”

归经:入心、肝、胃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经。

主治:风湿痹痛,妇女经闭,吐血及跌打损伤。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油火烟熏所致之咳嗽。” ②《四川中药志》:“通经活血。治跌打损伤,伤后出血,风湿麻木及骨痛。” ③《泉州本草》:“活血通经,逐血破瘀,祛风湿,利关节。治关节痛风,反胃呕吐,妇人经闭。” ④《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强筋骨。治久痢。”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研末或浸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石刷把,大血藤、见血飞、八爪金龙。泡酒服。”

单方应用:①《泉州本草》:“治关节风湿痛:松叶兰30g,浸酒500g。多次分服,早晚各1次。” ②《泉州本草》:“治妇人经闭:松叶兰研末。调酒服,每次3g。”

食疗:《四川中药志》:“治吐血:石刷把60g,炖猪心肺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厉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石刷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厉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13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