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aoqi yujing leida
[外文]:early warning radar
用于早期发现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远程轰炸机等目标的远程雷达,是地面雷达预警网的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作用距离远和目标容量大。早期预警雷达在其责任方位观测区的俯仰角上形成波束搜索扇面,不间断地对空监视,将探测到的上千个飞行体编成星历表,按衰变期不同,滤除卫星、陨石和极光等空间目标。其在对空监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可疑的来袭目标时,就可以立即增加探测次数,算出来袭目标的弹着区和落地时间,估计威胁程度,并开始向空间防御中心报警,同时将目标参数送给目标截获和识别雷达,供反导弹拦截系统和防空系统参考。早期预警雷达的作用距离为4000~5000公里,对洲际导弹能提供15~25分钟的预警时间,对潜地导弹能提供2.5~20分钟的预警时间。对距离为400~600公里、高度40公里以下的巡航速度的轰炸机,能提供20~30分钟的预警时间。早期预警雷达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60年代采用固定阵面的机电扫描和抛物面单脉冲体制(图1、2)。大型固定阵面机电扫描体制的早期预警雷达采用截抛物面天线,对锥形弹头的作用距离约为4800公里,在俯仰面上形成双波束。大型抛物面单脉冲体制的早期预警雷达的抛物面天线,口径达25米。它对1平方米目标的作用距离为3200公里。70年代以来,电扫描成为预警雷达的主要体制。它又分为频相扫描体制和相控阵体制两种。频相扫描体制的早期预警雷达的天线阵列宽300米、高15米、峰值功率10兆瓦、作用距离为 5000公里。有一种对潜地导弹早期预警的全固态相控阵雷达,它的工作频率为420~450兆赫,收发阵分开,采用共馈式阵面、低旁瓣,作用距离为5500公里,能对付射程为7800公里的潜地导弹。早期预警雷达的发展方向是:采用全固态化相控阵体制、提高抗核能力、加大目标容量和采用分布式结构体系的计算机;设计复杂的发射波形,自适应于地面杂波、海浪杂波和各种干扰环境,提高抗干扰能力。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君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早期预警雷达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君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