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anwenguan jianzhu
[外文]:planetarium
天文馆又称天象馆,是用来传播天文知识、进行天文学研究的建筑。
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馆1923年建于德国慕尼黑,半球形圆顶直径9.8米。我国靠前座天文馆是 1957年建成的北京天文馆(见彩图),其中有半球形顶(直径23.5米)的天象厅,可供600人观看人造星空。建筑物左右两翼为演讲厅、展览厅,门厅中有佛科摆。除主体建筑外,还有小型天文台和气象台各一座,以及办公楼和天文广场。1978年,台北市天象馆落成,圆顶直径16米,座位233席。1980年开幕的香港太空馆,半球形顶直径23米,观众座位265个。
规模和组成天文馆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天象厅的大小。天象厅内顶部为表演人造星空的半球形天幕,一般以半球形顶的直径尺寸来表示天象厅的大小。小的3米,较大的30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杜塞尔多夫天文馆)。容纳观众最少的只20人,最多的近1000人。现在一般大型天文馆球顶直径多在23米左右,容纳观众400~600人。最简单的天文馆是观众从入口直接进入天象厅。较大规模的天文馆有展览厅(廊)、讲演厅、天文台、气象观测台以及业务用房等。在设计时可以将这些部分布置在一幢建筑物里,也可以分开,还可以将天象厅作为某栋建筑的一部分。
布局和造型天文馆有多种建筑形式。北京天文馆将天象厅、展览厅布置在一栋建筑物里,另有小型天文台和气象台各一座。波兰卡托维兹天文馆把天象厅和天文台用环形的展览廊联系起来,成为一组象征天体运动的建筑群体。美国洛杉矶天文馆把天象厅和天文台等都集中在一栋建筑物里,布置在坡地上,给人以向天的感觉。有的天文馆建筑主要是一个天象厅。天象厅只要求内部有半球形天幕,对外形并无特殊要求。因此,天象厅外形既有圆顶的,也有非圆顶的,如斯里兰卡科伦坡天文馆造型颇像一个古代的皇冠,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天文馆造型如登月舱,埃及开罗天文馆造型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
天象厅设计天文馆建筑设计的关键是天象厅。天象厅设计首先是解决天幕的构造问题,既要考虑精确度,又要考虑便于清扫、维护和更换,并为各个部位观众仰视天幕创造方便条件,如座椅的设计和操纵台的布置都要满足这一要求。为了造成“假天”,厅内不应有直接采光,可用空调设备解决换气问题,还要能控制温度和气流变化,使观众犹如在夜晚或清晨观看天景,感觉到旷野的清新。天际线下面要配光源,造成晨曦景色。要保证厅堂内的音响效果,使讲解声音清晰。安装在天象厅中部的天象仪比较精密,应保证仪器的安装质量和不受振动的干扰。天象厅的屋顶结构可以不同,但内部天幕必须是半球形的。其构造设计既要求天幕形状准确,又要便于安装。北京天文馆的天幕龙骨安装在一个半球形网架上,这个网架用上千件相同的小型钢件按三角形用螺栓组装,构件单一,保证精确度,施工时可以在未完成的网架上操作。
附属建筑设计天文馆内还有其他要求。例如小天文台,要求有可以开闭、旋转的圆顶,供天文望远镜观察天象之用,小气象台要求有探测气象的设备,傅科摆要求悬挂圆锤和有刻度的环形标尺等。其他有关接待、休息和管理用房,在设计上也要加以考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仲筱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天文馆建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仲筱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