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红栓菌


药材名称:红栓菌

名称出处:《我国的真菌》

概况

基源:为多孔菌科栓菌属朱红栓菌的子实体。

原植物:朱红栓菌Trametes cinnabarina(Jacq.)Fr.(Polyporus cinnabarina Jacq.),又名朱红菌(《福建药物志》),朱砂菌、胭脂栓菌(广西、河北)。

历史:《吴蕈谱》载:“橘皮蕈,红如橘皮,味也带辣。”即系本品。

形态:子实体单生至群生,无柄。菌盖扁,半球形至扁平,木栓质,半圆形或扇形,基部狭小,朱红色,后色褪,无环带,有微细绒毛至无毛,长径3~11cm,短径2~7cm,厚5~20mm;菌肉橙色,有环纹;菌管长2~4mm,管口朱红色,每1mm内有2~4个。孢子圆柱状,少数稍弯曲,壁表平滑,透明无色至带黄颜色,5~7×2~3μm。(图见《我国药用真菌》.131页.图46)

生境与分布:生于栎、白桦、椴、榉以及其它阔叶树的朽木上,有时也生于松木上。分布于我国各地。亚洲其它地区、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含有朱红菌素(Cinnabarine)(1)[1,2]。

参考文献

[1] Acta Chem Scand 1951;5:590。[2] Acta Chem Scand 1958;12:603。

药性

性味:涩、微辛,温。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血。

主治:咽喉肿毒,跌打损伤,风湿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捣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昱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红栓菌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昱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91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