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油柑


药材名称:山油柑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

异名:沙柑木、沙塘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芸香科山油柑属植物山油柑的心材和根。山油柑属全世界约50,我国有2种。

原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L.)Miq.(Jambolifera pedunculata L.),又名降真香、山柑、长柄山油柑(海南植物志)。

形态:大乔木,高达10m以上。树皮平滑,厚约5mm,内皮黄白色。单身复叶,对生;叶片长圆形,长6~15cm,宽2.5~6cm,两端狭尖,有时顶端略圆或钝且微凹,纸质,深绿色,具光泽,密生腺点,全缘;叶柄与叶片连接处有关节,叶柄长1~2cm,两端明显增粗。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于枝条上部,花两性;花蕾椭圆形:萼片4,基部合生,长不及1mm;花瓣4,青白色,覆瓦状排列,狭披针形或线形,两侧边缘内卷,长约6mm,内面被毛;雄蕊8,排成2轮,外轮与花瓣互生,插生于花盘基部四周,花丝线状,中部以下两侧被缘毛;子房密被毛,4室,花柱棒状,柱头比花柱略粗。核果近球形,黄颜色,4室,直径8~10mm,表面平滑,可食,味甜而略苦;种子近球形,通常每室有1种子,种皮脆壳质,黑色,胚乳含油丰富,子叶扁平。花期4~8月,果期8~翌年2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53页.图2835)

生境与分布:生长于低海拔和中海拔干燥的山坡疏林中,在湿润的密林中亦能见到。分布于广东南部、海南、广西、云南南部。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都有分布。

化学性质

心材含降真香碱(Acronycine)、β-谷甾醇[1]。

附 叶含挥发油,成分有α-蒎烯、柠檬烯。茎皮含鲍尔烯醇(Bauerenol)和草酸钾。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66。

药理

降真香碱有抗癌作用,在动物身上对C-1498骨髓性白血病、X-5563浆细胞性骨髓瘤、腺癌755等有效。硝基降真香碱对小鼠有雌激素样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66。

药性

性味:甘,平。

功效:行气活血,健脾,止咳。

主治:风湿性腰腿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建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油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建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90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