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牛叠肚


药材名称:牛叠肚

名称出处:《长白山植物药志》

概况

异名:蓬蘽(《植物名实图考》),托盘、马林果(东北)。

基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牛叠肚的果实及根。

原植物:牛叠肚Rubus crataegifolius Bunge(Rubus wrightii A.Gray)

形态:直立灌木,高1~2m;枝具沟棱,幼时被细柔毛,老时无毛,有微弯皮刺。单叶互生,卵形至长卵形,长5~12cm,宽约8cm,开花枝上的叶稍小,顶端渐尖,稀急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上面近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和小皮刺,边缘3~5掌状分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有不规则缺刻状锯齿,基部具掌状5脉;叶柄长2~5cm,疏生柔毛和小皮刺;托叶线形,几无毛、花数朵簇生或排成短总状花序,常顶生;花梗长5~10mm,有柔毛;苞片与托叶相似;花直径1~1,5cm,总萼外面有柔毛,至果期近于无毛;萼片5,卵状三角形或卵形,顶端渐尖;花瓣5,椭圆形或长圆形,白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直立,花丝宽扁;雌蕊多数,子房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cm,暗红色,无毛,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72页.图227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2500m的向阳山坡灌丛中或林缘,常在山沟路旁成群生长。分布于我国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朝鲜、日本和原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根中含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胆甾烷醇和熊果酸[1,2]。果实含有机酸,主要为柠檬酸、草果酸、水杨酸及其盐类,还含果胶质、糖、维生素C等[1]。

附 全草中含黄酮类化合物[1]。

参考文献

[1]长白山植物药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576 。[2]CA 1978;88:47503y。

药性

性味:果:酸、甘,温。根:苦、涩,平。

功效:补肝肾,缩小便,祛风利湿。

主治:遗精,尿频,遗尿,阳痿,肝炎。 《全国中草药汇编》:“果:阳痿,遗精,尿频,遗尿。根: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

用法用量:内服:根15~30g,果6~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性关节炎:牛叠肚根30g,穿山龙30g。水煎服或浸酒服,每服10~15ml,每日2次。”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肝炎:牛叠肚根15~30g,红糖适量,水煎服。或用牛叠肚根糖浆,每日服2~3次,每次50ml。”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专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牛叠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专;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82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