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毛叶木姜子


药材名称:毛叶木姜子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基源: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毛叶木姜子的根和果实。

原植物: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 Hemsl.(Litsea mollifolia Chun),又名木姜子、香桂子、狗胡椒(《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m,树皮黑色,光滑有黑斑,有松节油气味。叶柄被白色柔毛,长1~1.5cm,叶片纸质,互生或聚生于枝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4cm,宽2~4cm,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苍白色,密被柔毛,羽状脉,侧脉6~9对,中脉在两面均突起。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通常2~3个簇生于短枝上,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同时开放,花被片6,黄颜色,宽倒卵形,能育雄蕊9,花丝有毛,第三轮基部有盾状腺体,花药4室,皆内向瓣裂。果实近球形,直径约5mm,成熟时蓝黑色,果梗长5~6mm。花期3~4月,果期9~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39.图1678)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海拔600~2800m的山坡灌丛中或阔叶林中。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化学性质

果实中的精油含α-蒎烯、莰烯、β-蒎烯、香叶烯、柠檬烯、1,8-桉叶素、对-聚伞花素、6-甲基庚烯-5-酮-2、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香茅醛、樟脑、龙脑、松油醇-4、α-松油醇、香草醇、香叶醇、橙化醛、牻牛儿醛、榄香脂素和石腊等[1]。

种子含脂肪油25%,属不干性油[2]。

参考文献

[1]中草药 1984;(11):13 。[2]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9。

药性

性味:辛、微苦,温。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①《四川中药志》:“胃寒腹痛,呃逆,胸闷少食,寒疝腹痛。”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根:祛风消肿。用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捣敷患处。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胃寒腹痛、呕吐:毛叶木姜子9g,良姜9g,干姜9g。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寒疝腹痛:“毛叶木姜子9g,小茴香9g,青木香9g,乌药9g,橘核12g。水煎服。” ③《四川中药志》:“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毛叶木姜子根30g,翻天印6g,阎王刺根15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欣媛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毛叶木姜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欣媛;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80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