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黄花母根


药材名称:黄花母根

名称出处:《广西中药志》

概况

异名:胶粘根(《广西中药志》),土黄芪(《福建中草药》)。

基源:为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白背黄花稔的根。

原植物:白背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 L.

余项参见“黄花母”条。

化学性质

根和地上部分含胆碱(Choline)、甜菜碱(Betaine)与苯乙基胺(β-Phenethylamine)、喹唑啉(Quinazoline)、羧化的色胺(Carboxylatedtryptamiines)三种类型的生物碱[1]。并含叶蛋白[2]。

参考文献

[1] Planta Med1981;43(4):384。[2] CA 1994;120:215740r(Food chem 1994;49(3):245)。

药性

性味:甘、淡,凉。 《广西中药志》:“味微酸、涩,性凉。”

功效:疏风解表,消炎解毒,祛湿止痛,散瘀拔毒。

主治:感冒发热,小儿风湿,咽喉炎,扁桃体炎,菌痢,肠炎,泌尿系结石,黄疸,疟疾,赤白带下;外敷刀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30~90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治腰腿痛:黄花稔干根(即黄花母根)30g,墨鱼干2条,酒水各半炖服。”

单方应用:①《广西中药志》:“治哮喘:黄花母根60g,白糖30g。煎汤服。” ②《福州市民间药草》:“治阴疽结毒:黄花稔根、茎60g,红糖30g。开水炖服。”

食疗:①《福建中草药》:“治痈肿成脓,但气虚不易溃破者:鲜黄花稔根30~90g,或加猪排骨。水煎服。” ②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治崩山疔(气性坏疽):鲜黄花稔根90g,水煎服;或加鸡肉适量,酒炖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昌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花母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昌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73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