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小三颗针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
概况异名:土黄连(四川),刺黄连、小鸡脚黄刺(云南)。
基源: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金花小檗的根。
原植物: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ae Hemsl.
形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约1m;枝半平卧,红褐色,微有柔毛,有槽。刺3分叉,细瘦,长1~2cm。叶革质,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6~25mm.宽3~6mm,先端圆钝、截形或近急尖,有时具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灰绿色,下面灰色,微有粉,两面网脉明显,无柄。花4~7朵簇生,金黄颜色,直径约7mm;花梗长4~7mm;小苞片3,卵形;萼片6,花瓣状,排列成2轮;花瓣倒卵形,顶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渐狭;子房有3~5胚珠。浆果近球形,长约6mm,粉红色,有宿存短花柱。(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75页.图1550)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山间路旁,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湖北。
采集: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巴马亭、药根碱、小檗碱、小檗胺(Berbamine)。
参考文献植物分类学报 1974;12(4):382。
药理小檗碱的作用,参见“黄连”条。
药性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痢。
主治:疮痈肿痛,黄疸型肝炎,痢疾。 ①《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痢。治痢疾,疮痈肿痛,结膜炎,小儿口腔糜烂。” ②《云南中草药选》:“治肠炎,肺炎,上呼吸道炎症,急性结合膜炎,乳腺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选》:“治急性结膜炎:小三颗针煎水滴眼。” ②《云南中草药选》:“治乳腺炎,疮疖:小三颗针研末撒患处。”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中耳炎,外伤感染:小三颗针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④《云南中草药选》:“治小儿鹅口疮:小三颗针根皮适量,研末撒患处,每日3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建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小三颗针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建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