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大叶千斤拔根


药材名称:大叶千斤拔根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天根不倒(《贵州民间药物》),千斤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千斤拔(广西)。

基源:为豆科千斤拔属植物大叶千斤拔的根。千斤拔属全世界40种,我国约19种。

原植物: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crophylla(Willd.)Merr.(Maghania crophylla(Willd.)O.Ktze.),又名包假乌豆草、皱面树、夹眼皮果、牛得巡(海南),千筋拔(《福建植物志》)。

形态:直立半灌木,高1~3m,嫩枝密被黄颜色短柔毛。小叶3,顶生小叶宽披针形,长6~20cm,宽2.5~9cm,先端渐尖,具短尖,基部圆楔形,上面几无毛,基出脉3,下面沿叶脉有黄颜色柔毛;侧生小叶较小,偏斜,基出脉2条;叶柄有狭翅,被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多而密,花序轴及花梗均密生淡黄颜色短柔毛;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最下面一齿较长,外面有毛;花冠紫红色,长约1cm子房有丝毛。荚果椭圆形,长约1.5cm,褐色,有短柔毛。种子1~2粒,球形,黑色。花期7~9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旷野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根须及泥沙,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附 茎皮含蛇麻脂醇、α-香树脂醇、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茎含5,7,2’,4’-四羟基异黄酮(5,7,2’,4’-Tetrahydroxyisoflavone)。叶及花含多种色原烯查耳酮(Chromenochalcones)、千斤拔色原烯查耳酮C,D,E,F(Flemingin C,D,E,F)。

参考文献

Phytochemistry 1977;16(7):1120。

药性

性味:甘,温。

功效:祛风活血,强腰壮骨。

主治:风湿骨痛,肾虚阳痿,气虚脚肿,偏瘫痿痹,腰肌劳损。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肾虚阳痿,泡酒服。”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祛风活血。治风湿骨痛,疮疥。” ③《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络,强腰壮骨。治腰肌劳损,偏瘫痿痹,气虚脚肿,劳伤久咳,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阳痿:千斤拔15~30g,水煎,冲酒少许服。”

食疗:①江西药科学校《草药手册》:“治下肢软弱无力:大叶千斤拔根30~60g,同猪脚炖酒内服。” ②江西药科学校《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千斤拔根30g,煮蛋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奇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叶千斤拔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奇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72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