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红娘子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樗鸡(《本经》),灰花蛾(《纲目》),红娘虫(《药材资料汇编》),么姑虫(《中药志》),红女、红姑娘(《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蝉科动物黑翅红娘子等的全体。
原动物: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褐翅红娘子Huechvs philae ta Fab.。短翅红娘子Huechys thoraeica Distant
历史:红娘子和樗鸡,在现代动物学上是两种不同科属的昆虫,而历代《本草》每多混淆。或云“形似寒螀”,或云“形类蚕蛾”。“寒螀”是蝉类,云似“寒螀”者,颇与蝉科红娘子相近;类“蚕蛾”者,则很象樗鸡科的樗鸡。但目前药材只用红娘子,樗鸡未见入药。
形态:红娘子形似蝉而小,体长15~25mm,宽约5~7mm。头部及胸部均呈黑色,唇基朱红色。头部两侧有复眼,大而突出,杂有黑褐色的斑块;触角一对,位于复眼间的前方。前胸背板前狭后宽,黑色;中胸背板黑色.左右两侧有2个大形斑块,呈朱红色;雄虫在后胸腹板两侧有鸣器。翅2对,长大,膜质,前翅黑色,后翅褐色,有光泽,翅脉黑褐色,明显。足3对,黑褐色,健壮。腹部血红色,基部黑色;雌虫有黑褐色的产卵管。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丘陵地带,成虫栖息于低矮树丛中,不能高飞。
分布于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生药采集:6~8月采收,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后蒸死或烤死,晒干。药材产于湖南、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河北等地,以湖南、河南产量较大。
鉴别:虫体长圆柱形,尾部较狭,长1.5~2.5cm,宽5~7mm;头颈部黑棕色,嘴、两肩、腹部红色,胸部棕黑色;两只复眼大而突出;翅黑棕色,质脆易破损;足3对,多脱落。质松而轻,剖开后体内淡黄颜色。气微臭。以身干、翅黑、腹红、色鲜艳、完整不碎者为佳。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方法有净制和米制。 ①净制 取原药材,除去头、足、翅。 ②米制 取净红娘子与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拌炒至米呈黄颜色为度。取出,筛去米粒,摊凉。每红娘子100kg,用米20kg。
贮藏:置于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虫体的乙醚提取物中含有油酸(70%)、棕榈酸、硬脂酸、辣木子油酸(Behen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月桂脂酸(Lauric acid)、花生油酸等游离脂肪酸(占90%以上)。此外还有脂肪酸甲酯、乙酯、脂肪烃类等[1]。红娘子中亦含有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2]。
参考文献[1]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1;4:34。[2] 现代应用药学 1990;7(1):19。
药理一般均载红娘子有毒,《本经》只说其“味苦、平”,《纲目》则记载“有小毒,不可近目”,现今有著作记载“有毒”[1]或“有极毒”[2],有些著作记载其含有“斑蝥素”[3,4]。因此影响了应用。现代实验研究已证实,红娘子“完全未检测到这种物质”(指斑蝥素)[5],重复试验也得到同样结果[6]。
毒性:急性毒性实验,小鼠在煎剂或悬浮液20g/kg的ig给药情况下观察7d,每组20只动物均未见死亡,这个剂量已是人的允许给药剂量的600倍[7]。实验还证明,红娘子头足翅与去头足翅对小白鼠的ig较大耐受量分别为12.76g/kg、13.15g/kg,相当于成人常用量的1866倍,1923倍[8]。亚急性毒性观察也说明红娘子没有明显毒性反应,在以4.2g/kg体重的剂量下,连续给药4wk,小鼠体重增长量,红、白细胞计数,血色素量及血清GOT、GPT均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7]。人体皮肤试验证明,无论是40%浸液组.还是40%乙醇浸液组,即使比10%斑蝥乙醇浸液的浓度大3倍的情况下,也未发现对皮肤有明显的 性[7]。用红娘子虫体及其分泌物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经反复多次实验,均未发现对人体皮肤有任何发泡、红肿或引起异样 感觉[9]。
参考文献[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07。[2] 我国药用动物志.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77:80。[3] 药材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194。[4] 中药志.第4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183。[5]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1;(4):34。[6] 中药通报 1986;11(1):50。[7] 北京中医 1990;(3):33。[8] 中药材 1989;12(10):37。[9] 中草药 1989;20(3):42。
药性性味:苦、辛,平。有毒。 ①《本经》:“苦,平。” ②《别录》:“有小毒。” ③《本草汇言》:“苦、辛,气平,有小毒。”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平,有毒。” ⑤《我国药材商品学》:“苦、辛,平,有毒。”
归经:《纲目》:“厥阴经。”
功效:攻毒,通瘀,破积。
主治:内服治血瘀经闭,狂犬咬伤;外用治瘰疬,癣疮。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阴痿。” ②《别录》:“疗腰痛,下气。” ③《本草衍义》:“行瘀血,月闭。” ④《纲目》:“王瘰疬,散目中结翳,疗猘犬伤。” ⑤《药材资料汇编》:“效用与斑蝥同。” ⑥《山西中药志》:“外用治疮癣。”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血瘀经闭,淋巴结结核,狂犬咬伤;外用治疥癣疮疡。” ⑧《我国药材商品学》:“用于瘀血经闭,狂犬咬伤。外治瘰疬癣疮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炒炙后研末入丸、散,0.15~0.3g。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调涂。
使用注意:本品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卫生简易方》:“治瘰疬结核:红娘子14枚,乳香、 各3g,硇砂4.5g,黄丹2g。为末,糯米粥和作饼贴之。不过1月,其核自然脱下矣。” ②《谈野翁试验方》:“治疯狗咬伤:红娘子2个,斑蝥5个(并去翅、足,若40岁各加1个,50岁各加2个),青娘子3个(去翅足,40岁加1个,50~60岁加3个),海马半个,续随子0.3g,乳香、沉香、桔梗各0.15g,酥油少许。为末10岁者作4服,15岁作3服,20岁作2服,30岁作1服。”
食疗:《积德经验方》:“治横痃便毒:鸡蛋1个开孔,入红娘子6个,纸包煨熟,去红娘子,食鸡蛋,以酒下。”
医药家论述①李时珍《纲目》:“红娘子,盖厥阴经药,能行血活血。《普济方》治目翳,拔云膏中与芫青、斑蝥同用,亦是活血散结之义也。” ②仉朱漠《本草汇言》:“红娘子,通血闭,行瘀血,破胎孕之药也。陶隐居曰:此药性味猛厉,为虫类之最酷者方药稀用。” ③张璐《本经逢原》:“樗鸡,能活血散血。孙一奎治血蛊用抵当丸,以樗鸡易水蛭,三服血下胀消,形神自复。与薛新甫治水肿用椒仁丸中芫青不殊。一走血而下瘀,一走气而破水,皆峻剂也。”
参考文章红梨佳品---红娘子梨果树园艺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飞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红娘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飞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