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李核仁


药材名称:李核仁

名称出处:《吴普本草》

概况

异名:李仁、李子仁、小李仁(《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蔷薇科李属植物李的种子。

原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

余项参见“李子”条。

生药

采集:6~7月采收果核,洗净,击破果壳,取种子晒干。药材主产于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河南。

鉴别: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长6~10mm,宽4~7mm,厚约2mm,不甚饱满;种皮褐黄颜色,有明显纵向皱纹。子叶2片,白色,含油脂较多,气微弱,味不苦,似甜杏仁味。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含苦杏仁甙。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5。

药性

性味:苦,平。《别录》:“甘、苦,平。”

归经:《本草求原》:“入肝经。”

功效:散瘀,利水,润肠。

主治:跌打瘀血作痛,痰饮咳嗽,水气肿满,大便秘结,虫蝎螫痛。 ①《别录》:“主僵仆跻(一作‘主僵仆踒折’),瘀血骨痛。” ②《药性论》:“治女子小腹肿满,主踒折骨痛肉伤,利小肠,下水气,除肿满。” ③《本草求原》:“治僵仆瘀血骨痛,清血海中风气,令人有子。其性散结,解硫黄、白石英、附子毒,去面。” ④《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润肠,镇咳。” ⑤《四川中药志》:“活血去瘀,润燥滑肠。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痰饮咳嗽,脚气,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弱及孕妇忌用。 《四川中药志》:“脾弱便溏,肾虚遗精及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千金方》:“治面:李子仁末和鸡子白敷。” ②《养生必用方》:“治蝎虿螫痛:苦李仁,捣涂良。” ③《大众食疗及保健顾问》:“治跌打损伤,虫蝎螫痛:李核仁适量,研末外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思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李核仁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思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529.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