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兵豆


药材名称:山兵豆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龙眼睛(广东),白仔(台湾)。

基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山兵豆的根。叶下珠属全世界约500种,我国有30种以上。

原植物:山兵豆Phyllanthus reticulatus Poir.,又名烂头缽(《广州植物志》)。

形态:直立或稍攀援状灌木,高1.5~5m。枝柔弱,秃净或稍被毛。单叶互生,2列,全缘,叶薄,形状和大小变异很大,通常为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5~5cm,先端钝尖或短尖,基部钝、 或心形,背面粉绿色。花单生或数朵同生于一叶腋内,叶柄纤细,长2~3mm,绿色而染有紫色,萼片4。果实扁球形,肉质,平滑,直径5~7mm,有宿存的萼。种子8~16粒。花期4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原野荒地或山坡草林缘灌丛中。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

化学性质

含二十八醇(Octacosanol)、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yl acetate)、无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即无羁萜-3β-醇(Frieden3β-ol)、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白桦脂醇(Betulin)、β-谷甾醇、21α-羟基无羁萜烷-3-酮与Glochidonol。

参考文献

J Indian Chem Soc 1981;58(1):102。

药性

性味:涩,平。

功效:消炎,收敛,止泻。

主治:痢疾,肠炎,肠结核,肝炎,肾炎,小儿疳积。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祛风活血,散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意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兵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意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51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