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驴骨


药材名称:山驴骨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鬣羚骨(《我国动物药》)

基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骨骼。

原动物:鬣羚Capricornis su traensis Bechstein,又名苏门羚、明鬃羊(《中药大辞典》)。

历史:山驴骨之名,首见于《四川中药志》。《我国动物药》以鬣羚骨之名收载入药,并曰:“根据赵肯堂对《纲目》有蹄类的考证意见,鬣羚的原名当为《纲目》记载的野驴。”《中药大辞典》、《我国药用动物志》和《我国药用动物名录》均收载。

形态:山驴为体型中等大的牛科动物,体长1.4~1.7cm,尾长9~11cm,肩高1.1m。耳宽大,颈背有鬣毛,吻端 ,具眶下腺。雌雄均有角,雄兽角较大,角短而尖,基部较粗,除角尖部外,均有狭窄的横棱。全体呈黑色,稍带棕色,上下唇白色,耳背部黑棕色,耳尖黑色。鬣毛全白或棕黑与白色相混。尾尖黑色,腹部及鼠蹊部黑褐色,一般个体毛色差异很大。

生境与分布:常栖居在高山岩岸上,偶或在草原及平地间活动,行动灵敏。清晨觅食,喜吃菌类。分布于我国西南及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生药

采集:猎捕后, 取骨,剔尽筋肉,挂通风处凉干。

鉴别:主要是四肢骨,骨长而粗壮,常附带有蹄子。前后肢均三节组成,各节稍弯曲;前肢上、中节长约各26cm,下节较短;后肢上节长约30cm,中节长约35cm,下节较短。表面灰白色,断面灰白,不透明,髓腔空虚。

药性

性味:辛、咸,温。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风湿四肢酸痛,麻木不仁,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使用注意:体实有热者慎服,孕妇忌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迈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驴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迈;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342.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