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人地金牛


药材名称:人地金牛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概况

异名:金牛公、两边针(《岭南采药录》),出山虎、入山虎(《陆川本草》),两面针(《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叶花椒(《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表》)。

基源: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两面针的根、茎皮及叶。花椒属全世界约250种;我国约45种、13变种。

原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Fagara nitida Roxb.),又名山椒(《广州植物志》),胡椒豗、大叶椒豗、马药子、光叶花椒(《海南植物志》)

历史:入地金牛之名,始见于《本草求原》。并已载入《我国药典1977年版》。

形态:木质藤本。茎、枝及叶轴背面均有皮刺,无毛,皮刺长1~2.5mm。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1,对生,阔卵形或椭圆形,长4.5~11cm,宽2.5~6cm,先端尾状短尖,钝头且微凹,基部钝圆或阔楔形,等齐,边缘有疏离而明显的圆齿或几为全缘。坚纸质或厚革质,上面暗绿色,干后发亮,下面绿色,均不被毛,中脉在上面者平或微凸,下面凸出。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长2~8cm,花轴初时被短微柔毛,苞片细小,锥形,花4基数;萼片广卵形,端尖,长不及1mm;花瓣淡青色,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约3mm,花梗通常长1~2mm;雄花雄蕊4,开花时伸出瓣外,长约4mm,退化雌蕊常4叉裂;雌花的退化雄蕊甚小或无,心皮4,花柱约为子房长的1/2或更短,柱头头状;成熟心皮通常1~2,紫红色或褐紫色,干后有皱纹和粗大腺点,顶端具极短的喙状尖头或无。种子球形,直径5~6mm,黑色,具光泽。花期3~4月,果期9~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45页.2820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较干燥的山坡灌丛中或路旁,荒山及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

鉴别:根类圆形,长5~20cm,直径0.5~6cm,少数至10cm;表面淡棕黄颜色或淡黄颜色,皮孔类圆形,黄颜色。切片厚1~4mm,切面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颜色;有多数孔点。质坚。气微香,味辛酸而苦,有麻舌感。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根含多种生物碱: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氧化两面针碱(Oxynitidine)二氢两面针碱(Dihydronitidine)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6-Methoxy-5,6-dihydroche(erythrine),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茵芋碱(Skimmianine)。叶含挥发油和牡荆素(Vitexin)[1]。

参考文献

[1] 药学杂志(日) 1968;88:学报 1980;38(6):535。

药理

根所含两面针碱和白屈菜红碱甲醇化物能延长小鼠艾氏腹水癌的生命[1],可能与明显抑制DNA合成,降低有丝分裂指数有关[2]。对Lewis肺癌、人体鼻咽癌KB亦有作用[3,4]。临床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近期疗效[1]。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爪水肿有抗炎作用,其ED50,为100mg/kg[5]。

参考文献

[1] 化学学报 1980;38(6):535 。[2] 我国药理学报 1981;2(1):46 。[3] Cancer Treat Rep 1976;60(8):1031 。[4] J Med Chem 1974;16(8):939 。[5] CA 1979;90:97620w。

药性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①《本经》:“苦,温。” ②《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微温。”

功效: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胃痛,牙痛,汤、火烫伤,喉痹,瘰疬,蛇咬伤。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 ②《千金方》:“治水,通身肿,猪椒枝叶煎如饧,空腹服6g,日三。痒,以汁洗之。” ③《食疗本草》:“主贼风挛急。” ④《本经逢原》:“能通经脉,去风毒,湿痹。” ⑤《本草求原》:“治痰火疬核,并急喉痰闭危笃,去外皮,煎水饮。” ⑥《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及蛇伤。患牙痛,煎水含漱。” ⑦《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去瘀。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心胃气痛,牙痛。并治蛇伤。” ⑧《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活络。治腰肌劳损,破伤风,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末或浸酒服。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治烫伤:两面针干根,研成粉撒患处,在撒粉前先用两面针,煎水外洗。” ②临床资料选编( 180医院) 1972:“治急性扁桃体炎:取两面针根基的第二层皮30g研粉,加入琥珀粉1.5g,调匀,喷于扁桃体表面和咽部;亦可制成片剂含化,每日4~6次,每次1g。”

单方应用: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牙痛:两面针干根9~15g,水煎服;或研成粉,1.5g,水冲服。” ②《福建中草药》:“治蛇咬伤:1)鲜两面针根50g,水煎服;另用鲜根酒磨外敷。2)两面针干根研末,每次9g,温开水送服;另取末调泔水外敷。” ③《本草求原》:“治喉闭,水饮不入:入地金牛根,捣烂,用黄糖煮,做成弹子大小,含化。” ④《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烫伤:两面针干根,研成粉撒患处。在撒粉前先用两面针,煎水外洗。” ⑤《福建中草药》:“治对口疮:两面针鲜根皮,配红糖少许,捣烂外敷。” ⑥《广东省医药科技资料选编》1972:“用于表面麻醉,局部麻醉:将两面针制成0.5%溶液,进行表面及局部麻醉”。 ⑦中医临床(广东省中医院) 1971;(1):“治腰腿痛:以20%入地金牛溶液,用低频直流感应电疗机离子导入,每日0次为1疗程。”

食疗:《陆川本草》:“治风湿骨痛:两面针根皮9g,鸡蛋1只,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玉涛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人地金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玉涛;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34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