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阴香皮


药材名称:阴香皮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

异名:香胶叶(《岭南采药录》),土肉桂、假桂枝、山桂(《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樟科樟属植物阴香的树皮。

原植物:阴香Cinnamomum bur nnii(Nees)Bl.

余项参见“阴香”条。

生药

鉴别

粉末:淡红棕色,有香气,味微辛; ①纤维多单个散在,呈长棱形,边缘微波状或有尖突,末端渐尖、斜尖或钝圆,少数明显分叉,长226~690μm,直径15~48μm,壁大多极厚,木化,孔沟不明显,胞腔线形。 ②射线细胞呈长方形或类圆形(切向纵断面观),直径约至33μm,壁稍厚,木化,有的呈连珠状,纹孔明显,腔胞内含小方晶,有的充满胞腔。 ③韧皮薄壁细胞呈类长方形或类圆形,直径约至43μm,有的壁稍厚,木化,具纹孔,胞腔内含小方晶。 ④草酸钙方晶,直径约至15μm,偶见双晶。 ⑤石细胞呈类方形、类长方形或短梭形,直径22~38μm,壁均匀增厚或极厚。另可见木栓细胞、油细胞、淀粉粒。(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309)

化学性质

含挥发油0.2%~0.4%,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丁香酚和黄樟醚。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0。

药性

性味:①《岭南采药录》:“辛。” ②《陆川本草》:“辛、温。”

功效:温中,散寒,祛风湿。

主治:食少,腹胀,水泻,脘腹疼痛,风湿,疮肿,跌打扭伤。 ①《岭南采药录》:“能健胃去风。其皮为末,用酒调敷,治恶毒大疮,生飞蛇疮。” ②《陆川本草》:“祛风湿,止泻。治寒湿腹泻,腹痛,痢疾,风湿骨痛。”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散寒,温中止痛。治寒性胃痛,腹胀,腹泻。” ④《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祛风消肿,收敛止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扭伤,疖肿疮毒,创伤出血,水泻,寒性胃腹痛,食欲不振,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搽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阴香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336.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