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金精石


药材名称:金精石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水金云母、金晶石(《中药志》)

基源:金精石为硅酸盐类蛭石族矿物。

原矿物:金精石一般指蛭石

历史:金精石于元、刘河间《宣明方论》“菩萨散”中列有此药。以金精石为正名最早记载的是《纲目拾遗》。赵学敏谓:“其石似铁磺而松,色如黄金”。描述的质地、色泽,与现今金精石吻合。古代其它文献记载很少,近代对金精石的品种、化学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逐步进行了研究。

形态:蛭石属于单斜晶系。有粗细两种,粗者多由黑云母等转化而来,保存云母本身的片状或鳞片状形态特征;细者是土状,与具它粘土矿物混在一起(药用金精石系前者),褐色、褐黄颜色、金黄颜色,有时带有绿色调。珍珠光泽,不透明 硬度1-1.5。底面解理完全。薄片具挠性,弹性微弱。密度2.4~2.7g/cm3。

产状:蛭石由云母经低温热液变或风化作用所形成。其次由基性岩受酸性岩浆的变质作用所形成。

产地 产于河南、山东、山西、四川、内蒙古等地。

生药

采集:采挖后,除去泥沙、杂石。

鉴别

性状:金精石为片状集台体。多呈不规则扁块状,有的呈六角形板状。厚约02~1.2cm。褐黄颜色、褐色。表面光滑,有网状纹理。具似金属光泽。质软,用指甲可刻划成痕。断面呈明显层片状,可层层剥离.薄片光滑不透明。具挠性,无弹性,气微,味淡。

理化:取本品少许,置铁片上加热,发生急速膨胀而层裂,密度迅速下降到0.6~0.9之间,可以漂浮于水面上。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品有金精石碎粉与煅金精石。 ①金精石碎粉 取净金精石洗净、干燥,研碎、 ②煅金精石 取净金精石,置适宜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碎。或用净金精石,加礞石、皮硝拌匀,用炭火烧,使之成团,煅至硝尽,其色金黄如镀金,取出。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金精石化学式为(Mg、Fe、Al)3[(Al,Si)4O10](OH)2·4H2O其中MgO14%~23%,Fe2O35%~17%,FeO1%~3%,SiO237%~42%,Al2O310%~13%,H2O8%~18%及其它杂质[1]。据光谱全分析含Pb、Zn、Cu、Ni、Cr、Co、V、Sn、Ga、Ti、Mn、Zr、Be、Ba、Ca等元素[2]。

参考文献

[1] 中药志.第4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254。[2] 我国矿物药,地质出版社,1988:149。

药性

性味:咸,寒。 《四川中药志》:“寒,咸。有小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肝、肾等经。”

功效:镇惊安神,去翳明目。

主治:心悸,失眠,角膜云翳。 ①《纲目拾遗》:“去翳明目。” ②《四川中药志》:“镇惊安神,明目去翳。治目疾翳障,心悸怔忡和夜不安眠。”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3~6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四川中药志》:“治目翳障睛,心悸怔忡,夜不安眠:金精石3~6g,入丸、散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仲灵瑾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金精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仲灵瑾;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29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