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葛薯


药材名称:山葛薯

名称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概况

异名:山罗卜(《南宁市药物志))。

基源:为豆科蝶豆属植物韩氏蝶豆的块根。蝶豆属全世界约30种;我国约2种,引进2种。

原植物:韩氏蝶豆Clitoria hanceana Hemsl.,又名立蝶豆、山岗荚、白花蝶豆、假沙葛(《中药大辞典》)。

形态:亚灌木状草本,高30~50cm。有纺锤状块根,茎嫩时被毛。羽状复叶,具极短的柄;托叶卵状披针形,长0.5~0.8cm,被疏毛,具纵脉纹;小叶3,近革质,长圆形,顶生小叶长7~9cm,宽2~5.5cm,先端略钝,具锐尖,基部略钝,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银灰色丝毛;小托叶线状,具尖头。总状花序短,近丛状;苞片卵形,小苞片卵状长圆形,均被疏长毛,萼长1.5~1.8cm,疏被长毛或绒毛,萼齿5,裂片披针形,长为萼的一半;花冠白色或淡黄颜色,长约3cm,旗瓣外被粗毛。荚果线状长圆形,具短柄,长4~7cm,无毛,有喙,稍扁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沙土山坡。分布于广东、广西。

生药

采集:4月采挖,除去茎叶、根须及泥沙,晒干或鲜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含甾醇、甾体皂甙元、三萜类化合物、香豆素、鞣质和酚类。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8。

药理

根茎所含的香豆素ig250mg/kg时,对正常和糖尿大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参考文献

J Nat Prod 1976;39(6):420。

药性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消肿拔毒,止咳祛痰。

主治:痈疮肿毒,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①《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拔毒,杀虫,治毒疮。”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解毒,拔脓,消肿,治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调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彭魄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葛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彭魄;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153.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