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南藤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异名:丁父(《别录》),丁公藤(《本草拾遗》),石南藤(《图经本草》),风藤(《纲目》),蓝藤(《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石南藤及毛蒟的带叶茎枝。
原植物:石南藤Piper wallichi(Miq.)Hand.-Mazz.[P.wallichi(Miq.)Hand.Mazz.var.hypehense(C.Don)Hand.-Mazz.;P.aurantiacum Wall.ex C.DC.].毛蒟P.puberulum(Benth.)Maxim
历史:南藤始载于《开宝本草》。《图经本草》云:“南藤……生南山山谷,今泉州、荣州有之。生依南木,茎如马鞭,有节紫褐色,叶如杏叶而尖,采无时。”又云:“天台石南藤,四时不凋,土人采叶,治腰痛。”《纲目》云:“今江南、湖南诸大山有之,细藤圆腻,紫绿色,一节一叶。叶深绿色,似杏叶而微短厚,其茎贴树处,有小紫瘤疣,中有小孔,四时不凋,茎叶皆臭而极辣。”根据以上描述及《证类本草》、《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所附的图,历代本草记载的南藤应为胡椒科石南藤及其同属数种植物。
形态:石南藤为攀援藤本。叶硬纸质,无明显腺点,椭圆形,长7~14cm,宽4~6.5cm,顶端长渐尖,有小尖头,基部短狭或钝圆,两侧近相等,上面无毛,下面被长短不一的疏粗毛;叶脉5~7条,网状脉明显;叶柄长1~2.5cm;叶鞘长8~10mm。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于花期几与叶片等长;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花序轴被毛;苞片圆形,边缘不整齐,近无柄或具被毛的短柄,盾状,直径约1mm;雄蕊2枚,花药肾形,2裂,比花丝短。雌花序比叶片短;总花梗远长于叶柄,长达2~4cm;花序轴和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但苞片柄于果期延长可至2mm,密被白色长毛;子房离生,柱头3~4,披针形。浆果球形,直径3~3.5cm,无毛,有疣状凸起。花期5~6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20卷.第1分册.53页.图版17 6-1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10~2600m的林中荫处或湿润地,爬登于石壁上或树上。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亦有分布。
毛蒟与石南藤的主要不同之处为叶两面都具柔软的短毛,叶柄仅基部具鞘;雄蕊通常3枚,花丝极短;子房近球形,柱头4。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攀援于树上或石上。分布于广西、广东及其南部沿海各岛屿。
生药采集:8~10月割取带叶茎枝,晒干,扎成小把。药材主产于四川、湖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北等地也产。
鉴别:茎枝扁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1~3m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纹,节膨大,上生不定根,节间长7~9cm。质轻而脆,横断面韧皮部窄,维管束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木部有许多小孔,中心有灰褐色的髓。叶灰绿色,皱缩。气清香,味辛辣。以枝条均匀、色灰褐、叶片完整者为佳。
贮藏: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毛蒟全草预试含生物碱、鞣质、单糖[1]。石南藤茎中,分得海凤藤酮、Denudatin B,N异丁基-反2反4-癸二烯酰胺、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d-芝麻素(d-Sesamin)、β谷甾醇、胡萝卜甙、二十六烷、蜡酸(Cerotic acid)[2,3]。另含南藤素(Wallichinine)、山蒟素(Hancinone)C、Galgravin、二氢毕拨明宁碱(Dihydropiperlonguminine)、巴豆环氧素(Crotepoxide)。其中海风藤酮、南藤素、山蒟素C、二氢毕拔明宁碱对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实验,均有抑制活性[4]。
参考文献[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94。[2]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87;19(4):243。[3] 华西药学杂志 1987;2(3):152。[4] 药学学报 1989;24(6):438。
药理给小鼠tp毛蒟针剂(50g/kg)后20min出现显著的镇痛效果(热板法),并持续90min。作用强度不及度冷丁。用药后小鼠多安静,眼裂缩小,欲困状。
参考文献中草药通讯 1971;(3):24。
药性性味:辛,温。 ①《别录》:“甘。” ②《开宝本草》:“辛,温。” ③《本草拾遗》:“辛烈。” ④《滇南本草》:“微温,甘、微酸。”
归经:《滇南本草》:“肝、脾、小肠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膝,止痛,止咳。
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痛,膝无力,手术后疼痛,痛经,风寒感冒.咳嗽。 ①《开宝本草》:“主风血,补衰老,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 ②《别录》:“主金疮痛。” ③《纲目》“煮汁服,治上气咳嗽。” ④《本草图经》:“治腰痛。” ⑤《滇南本草》:“治寒湿痹伤筋,祛风,筋骨疼痛,利小便及茎中痛,热淋初起,利小便急速。” ⑥《新华本草纲要》:“祛风湿,强腰膝,止痛,止咳。治风湿痹痛,扭伤,腰膝无力,痛经,风寒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酿酒或酒煮。外用:捣烂炒热包敷。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南藤酒(《纲目》)治痹痛,足弱:石南藤煎汁,同曲米酿酒饮。 ②《滇南本草》“治热淋茎中痛.石南藤、八仙草各6g,木贼、甘草各3g。水煎点水酒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南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