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荭草花


药材名称:荭草花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冰荭花(《摘元方》)。

基源:为蓼科蓼属植物荭草的花。

原植物: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 L.

余项参见“荭草”条。

生药

采集:夏季采收花序。

鉴别:花序圆柱形,长2~8cm;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时常呈扁形的半开放状态。

药性

功效:《纲目》:“散血,消积,止痛。”

主治:胃脘血气痛,痢疾初起,横痃,痞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熬膏贴。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董炳集验方》:“治胃脘血气作痛:水红花10g,水400ml,煎200ml服。” ②《摘元方》:“治心气绞痛:水红花为末,热酒服6g。” ③《经验广集》:“治痢疾初起:水荭花(取花、叶)炒末。每服9g,红痢蜜汤下,白痢砂糖汤下。” ④《福建民间草药》:“治横痃:荭草花60g,红糖15g。捣烂加热敷贴,日换1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锦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荭草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锦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133.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