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红接骨草


药材名称:红接骨草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耳草长蒴苣苔、矮脚甘松、石上莲(《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肥牛草的全草。唇柱苣苔属全世界约130种,我国约81种。

原植物:肥牛草Chmta hedyotidea(Chun)W.T.Wang(Didymocarpus hedyotidea Chun)

形态:多年生草本,具长根状茎。叶均基生,具柄或近无柄;叶片干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6.5~10cm,宽0.9~2.4cm,常镰状弯曲,两端渐狭,边缘全缘,两面密被短伏毛,中脉宽,侧脉每侧3~4条;叶柄扁,长达2cm,宽3~6mm。花序2~3条,3~4回分枝,每花序有多数花;花序梗长13~18cm;苞片对生,狭椭圆形,长3~4mm,被柔毛;花萼宽钟状,长约1.5mm,外面被极短柔毛,5裂至中部,裂片正三角形,宽约1mm.顶端尖锐;花冠紫色,近高脚碟状,长12~14mm,外面被短柔毛;筒部细,长约7mm,上部稍粗,口部粗约4mm;上唇长约2.5mm,下唇长约6mm。雄蕊稍伸出花冠,分生,花丝着生于花冠筒中部,狭披针状线形,长约6mm,在基部之上稍膝状弯曲,基部有疏柔毛,花药长约2mm,无毛;退化雄蕊2,丝形,长约4mm;花盘杯状,高约0.5mm。雌蕊长约10mm,子房长约6mm,密被短柔毛.花柱长约3mm,被短柔毛,柱头二裂。蒴果长2~3cm,宽约2mm,密被短柔毛。花期9~10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9卷.345页.图版90∶48及91∶6-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约160m的石灰岩山阴处石上或陡崖上。分布于广西南部龙州及宁明下石一带。

药性

性味:微苦、涩,凉。

功效:凉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劳伤咳嗽,跌打损伤,骨折,痈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用酒浸,内服外搽。外用:鲜全草捣烂调红糖外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嘉良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红接骨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嘉良;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12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