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古山龙


药材名称:古山龙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黄藤、黄连藤(《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防己科古山龙属植物古山龙的藤茎及根。古山龙属全世界约3种;我国仅1种,供药用。

原植物:古山龙Arcangelisia loureiri(Pierre)Diels(Mirtana loureiri Pierre)

形态:木质大藤本。老枝具纵条纹。叶片近革质、卵圆至椭圆形,长8~12cm,宽6~10cm,顶端骤尖,基部近截平,无毛;基部的3~5条掌状脉下面稍凸出;叶柄基部膝曲状,顶部膨大,长3~8cm。圆锥花序常在老干上生出,雄花序长约8cm,分枝穗状,几乎无柄;雄花苞片三角形,外轮萼片3,苞片状,内轮萼片3,长圆形,坚纸质,花瓣3,与内轮萼片同质,等长,舟形,聚药雄蕊具雄蕊9枚,近球形,直径约0.7mm;雄花序长30~50cm,雌花花被片6,革质,狭长圆形,顶端向后反折,退化雄蕊鳞片状,心皮3枚,无花柱,柱头阔,具 状突起。核果长圆形,后变黄颜色,内果皮长2.6cm,宽1.7cm,厚3~3.5cm,外面有皱纹和纤维状疏柔毛。花期夏季。(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235页.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中较阴湿肥沃处或石壁上。分布于海南、云南、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根秋季采收;茎藤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药材产于海南等地。

鉴别:茎藤圆柱形,直径3~6cm,外皮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浅沟纹。质坚韧,横切面皮部菲薄,木部棕黄颜色或淡黄颜色,有数个同心性环纹及放射状纹理,其间多有数个小孔,中心有髓,折断面易自环纹及放射状纹理处成片状剥裂。气微,味苦。以断面色黄、味苦者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根和茎含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67。

药性

性味:苦,寒。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有小毒。”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主治: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肠炎,菌痢,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疖肿,疟疾,皮炎,湿疹,脓疱疮,脚癣感染。”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有降压、止痛作用。”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预防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治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皮肤湿疹,脓疱疮, 炎。” ④《新华本草纲要》:“用于疟疾,胃炎,扁桃腺炎,腹泻,痢疾,高血压,神经性头痛,多发性疖肿。外用于皮肤湿疹,皮炎瘙痒症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预防流行性感冒:古山龙、大青叶、地胆草各30g,葫芦茶、黄皮叶各15g,百部6g。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天。”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百日咳:古山龙15g,细叶百部块根12g,杏仁3g,甘草6g。水煎2次,浓缩至30ml,分2次服。”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上呼吸道感染:古山龙、裸花紫珠、黑面叶、车前草各15g。水煎,浓缩成30ml,分3次服。”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细菌性痢疾:古山龙30g,鲜刺苋、鲜火炭母各6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疟疾:古山龙、过江龙各60g。水煎2次分服,发作前2~3小时各服1次。”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 炎、外阴搔痒:10%古山龙液。坐浴,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滴虫性 炎:古山龙30~90g,百部30~60g。水煎,坐浴或作 冲洗,每天1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明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古山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明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07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