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零余子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署蓣子(《本草拾遗》)。
基源: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叶腋间的珠芽。
原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历史:《本草拾遗》谓:“此署蓣子,在叶上生,大者如卵。”“署蓣子有数种,此零余子则是其一也。”《纲目》谓:“零余子,即山药藤上所结子也,长圆不一,皮黄肉白,煮熟去皮,食之胜于山药,美于芋子,霜后收之,坠落在地者,易于生根。”综上所述与本种相符。
余项参见“山药”条。
化学性质山药零余子(珠芽)含(+)脱落素Ⅱ[(+)-Abscisin-Ⅱ],山药素Ⅰ,Ⅱ,Ⅲ,Ⅳ,V(Batatasin Ⅰ,Ⅱ,Ⅲ,Ⅳ,V)等酚性植物生长调节剂,这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合成分别鉴定为:6-羟基-2,4,7-三甲氧基菲(6-Hydroxy-2,4,7-trimethoxyphenanthrene)、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3,3′-Dihydroxy-5-methoxybibenzyl)、2′,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2′,3-Dihydroxy-5-methoxybibenzyl)和2′-羟基-3,4,5-三甲氧基联苄(2′-Hydroxy-3,4,5-trimethoxybibenzyl)。
附 ①从地上块茎曾分得多巴胺和盐酸山药素(即6,7-二羟基-1,1-二甲基四氢异喹啉盐酸盐、Batatasine hydrochloride)。 ②根茎含薯蓣皂甙(Dioscin),经酸水解可得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含量约0.1%;另含3,4-二羟基苯乙胺(3,4-Dihydroxyphenylethylamine)、儿茶酚胺(Catechol amine)、尿囊素(Allantoin)、胆碱、多酚氧化酶、碘质、淀粉酶、淀粉、多糖、糖蛋白、多种维生素类及无机元素等。 ③山药粘液中含甘露聚糖(Mannan)和植酸(Phytic acid),且含P约3%~4%。
另参见“山药”条。
参考文献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我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390。
药性性味:《本草拾遗》:“甘,温。”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
主治:①《本草拾遗》:“主补虚,强腰脚。晒干功用强于署蓣。” ②《新华本草纲要》:“主补虚损,强腰脚。益肾,食不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食疗:《江西草药》:“治病后耳聋:薯蓣果30g,猪耳朵1只。炖汤,捏住鼻孔徐徐吞服。”
参考文章李时珍认为零余子有何功用?中医中药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峯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零余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峯;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