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石花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基源:为梅衣科梅衣属植物梅衣的叶状体。梅衣属全世界达200种,我国有80余种。
原植物:梅衣Parmelia tinctorum Despr.,又名石花、石衣、虾蟆皮(陕西)。
历史:《纲目》载:“在地曰地衣,在石曰石濡。”乃泛指此类。本品有凉血、止血、解毒功能;用于无名肿毒,外伤出血等症。近年据国内皮肤病研究所报道,梅衣对几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抗真菌的作用。
形态:地衣体叶状,近圆形或不规则扩展,直径约12cm或超过,疏松附着于基物上;裂片重复二叉状分裂,宽5~15mm,裂片相互连接和重叠,裂腋间弯入成卵圆形或长圆形,裂片先端近截形,有时凹入呈叉状边缘波状,有小裂片,并带有不明显的灰白色镶边;上表面呈灰白色、灰黄褐色或灰褐色,生有少量的点状或线状白色斑纹,无粉芽和裂芽;下表面呈黑色,先端为褐色,密生黑色假根,直达边缘,有时仅残留有假根的痕迹。子囊盘稠密,幼时呈杯状,老熟后变成圆盘状,直径3~10mm,无柄;果托有白色斑纹和皱褶;托缘全缘,稍向内卷;盘平凹陷或扁平,呈黄褐色或稍暗;子囊内含8孢;孢子无色,椭圆形,单胞,13~16×8~9μm,孢壁厚1.4~1.7μm。(图见《我国地衣植物图鉴》.158页.图版34:4)
生境与分布:生于树杆上以及岩石上。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安徽、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西、贵州、云南、 。世界各地广泛分布。
化学性质含红粉苔酸(Lecanoric acid)、富马前冰岛酸(Fu rprocetraric acid)、地衣酚(Orcinol)、黑茶渍素(Atranorin)、苔色酸(Orsellinic acid)、降斑点酸(Norstictic acid)和扁枝衣二酸(Evernie acid)[1]以及氯化黑茶渍素(Chloroatranorin)[2]。
参考文献[1] Phyton[Buenos Aires] 1984;44(2):121(CA 1984;101:226961e)。[2] CA 1984;101:147817j。
药性性味:甘,凉。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凉。”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
主治:外伤出血,无名肿毒。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凉血解毒。治无名肿毒。” ②《我国药用孢子植物》:“凉血,止血,解毒。治无名肿毒,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菜油调敷。
参考文章含有白石花的处方中医中药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彬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石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彬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