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岩莴苣


药材名称:岩莴苣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

异名:锈草、岩枇杷(贵州)。

基源:为苦苣苔科粗筒苣苔属植物革叶粗筒苣苔的全草。

原植物:革叶粗筒苣苔Briggsia mihieri(Franch.)Craib[Didissandra mihieri Franch.;Briggsia friitschu(Lévl.)Craib]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0.8~3cm,直径约3mm。叶片革质,狭倒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10cm,宽1~6cm,顶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具波状牙齿或小牙齿,两面无毛,叶脉不明显;叶柄盾状着生,长2~9cm,无毛,干时暗红色。聚伞花序2次分枝,腋生,1~6条,每花序具1~4花;花序梗长8~17cm,无毛或被疏柔毛;苞片2,长1~2mm,近无毛;花梗细,长2~3cm,疏被短腺毛或脱落至近无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长圆状狭披针形,长4~6mm,宽1.5~2mm,顶端渐尖,全缘,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具3脉;花冠粗筒状,下方肿胀,蓝紫色或淡紫色,长3.2~5cm,直径1.5~2.6cm,外面近无毛,内面具淡褐色斑纹,筒长2.1~4cm;上唇长8mm,裂片半圆形,长5mm,下唇长1.4cm,3浅裂,裂片近圆形,长6~7mm。上雄蕊长约1.6c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8mm处,下雄蕊长约1.7c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2cm处,花丝疏被腺状短柔毛,花药卵形,长约1.5mm,药室不汇合;退化雄蕊长1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mm;花盘杯状,高约1.2mm,边缘波状;雌蕊被短柔毛,子房狭长圆形,长1.2~1.4cm,直径1.1~1.3mm,花柱长1.5~2mm,柱头2,长圆形,长约2mm。蒴果倒披针形,长3.4~7cm,直径3.5~4mm,近无毛。花期10月,果期11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9卷.图版53∶46)

生境与分布:生于阴湿岩石上;海拔650~1710m。分布于广西隆林、四川南部和贵州。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

药性

性味:苦,温。

功效:强筋壮骨,补虚止咳,止血生肌。

主治:劳伤,咳嗽,跌打损伤,刀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绒包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贵州草药》:“治跌打损伤:岩莴苣、小马蹄草、红酸浆草、仙桃草、红牛膝各9g。泡酒250g,浸3天后取酒服。每日3次,每次15g,体弱者酌减。另以药酒擦患处。”

单方应用:①《贵州草药》:“治劳伤:岩莴苣120g,泡酒,早晚服。” ②《贵州草药》:“治咳嗽:岩莴苣9~15g。蒸酒服。” ③《贵州草药》:“治刀伤:岩莴苣叶捶绒,包敷伤口,干则再换。”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昊昊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岩莴苣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昊昊;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925.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