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鹿角菜


药材名称:鹿角菜

名称出处:《食性本草》

概况

异名:猴葵、鹿角(《南越志》),纶(《通志》),赤菜(《闽书》),山花菜(《岭南采药录》)。

基源:为海萝科海萝属植物海萝的藻体。

原植物: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Post.et Rupr.)J.Ag.

余项参见“海萝”条。

化学性质

鹿角菜含海萝多糖约55%。其粘液中含甲基半乳糖甙(Methyl-Dgalactoside)、甲基木糖甙(Methyl-D-xyloside)、D-半乳糖、3,6-脱水半乳糖二甲基缩醛(3,6-Anhydro-L-galactos dimethyl acetal)、琼脂二糖二甲基缩醛(Agarobiose dimethyl acetal)以及由半乳糖、木糖-2-酮基葡萄糖酸和3,6-脱水半乳糖组成的硫酸多糖[1,2],又记述有牛磺酸[2]。尚含有生育酚(Tocophenol)约0.33%,以a-生育酚为主,β、γ型生育酚甚微[3]。另有腺嘌呤核苷酸、脱氨基酶、磷硫酸腺甙(Adenosine5′-phosphosulfate)[4]。此外含可溶性盐,水浸后灰分约4%,有氧化钾、氯化钾较多,并有I2、Na、As、Pb、Si、P、Fe、Ca、Mg、S、Mn、Cu、Ti、B等微量元素[2]。

参考文献

[1] 我国科学院江苏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85。[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24。[3] Agric Biol Chem1987;51(11)∶3115(CA 1988;108∶52855a。[4] CA 1991;115∶87964g。

药性

性味:咸,寒。 ①《养生要集》:“咸:冷利。” ②孟诜:“微毒。” ③《纲目》:“甘、大寒,滑。”

功效:清热,消食,化痰,祛风除湿。

主治:①《中药大辞典》:治劳热,痰结,痞积,痔疾。” ②《新华本草纲要》:“治劳热,瘿瘤,痞积,痔疾,干咳痰结,关节酸痛。” ③《食性本草》:“下热风气,疗小儿骨蒸热劳。” ④《日华子本草》:“解面热”。 ⑤《岭南采药录》:“治一切痰结痞积,痔毒。以之作海藻酒,治瘿气;以之作琥珀糖,去上焦浮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

使用注意:①《养生要集》:“食之动嗽。” ②孟诜:“丈夫不可久食,发痼疾,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痺,少颜色。”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岭南采药录》:“治痰结痞积:鹿角菜5~10g。水煎服或浸酒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鹿角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897.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