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鲃鱼


药材名称:鲃鱼

名称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概况

基源:为鲤科倒刺鲃属动物锯倒刺鲃,药用其肉。

原动物:倒刺Spinibarbus denticulatus(Oshi )

形态:体长而侧扁,背部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cm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联,唇后沟不相联,上下颌突出。须2对,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大,侧线鳞。背鳍条3,8-9,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后缘有粗糙的锯齿,背鳍起点前有一平卧向前的倒刺。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条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数个体的鳞片前缘呈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为明显,有时腹鳍和臀鳍末端稍带黑色。(图见《中药大辞典》.2414页.5032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食物主要为 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分布于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省。

生药

采集:全年均可捕捞,捕后去鳞和内脏,取肉鲜用。

药性

性味:甘,热,有小毒。

功效: 补虚。

主治: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内服:100~20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有毒中草药大辞典》:“治阳痿,遗精,脾虚泄泻,倦怠乏力,食少:鲃鱼鲜肉30~60g。水煎汤服,或晒干研末,入丸、散。”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开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鲃鱼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开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89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