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黄芽白菜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异名:菘(《别录》),白菜(《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白菜的叶球。
原植物: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又名大白菜、结球白菜(《广州植物志》),黄芽菜(江苏),卷心白(四川)。
历史:《别录》以菘之名始载,《纲目》亦收载,云:“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有二种,一种茎圆厚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其叶皆淡青色。……南方之菘畦内过冬,北方者多入窖内。燕京圃人又以马粪入窖,壅培,长出苗叶皆嫩黄颜色,脆美无渣,谓之黄芽菜”。按上记述所称的菘应包括同属植物现今的青菜和白菜两种。另考《植物名实图考》菘条下的附图似本种。
形态:二年生草本。第一年生茎短缩,白色,肉质。基生叶大,多数,叶片卵状长圆形至宽倒卵形,外层的绿色,内层的白色,长30~60cm,宽约为长的1/2,顶端圆钝,边缘皱缩呈波状,有时具不明显的细齿,中脉宽,叶柄扁平而宽,两侧有具缺刻的宽翅;叶片层层包叠,形状有长椭圆形、圆筒形、长倒卵形等,常随品种而异;第二年春抽茎,茎高40~60cm,茎下部叶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25cm,宽8~10cm,边缘具重锯齿,无柄,略有粉霜;茎上部叶宽披针形,长6~10cm,宽2~3.5cm,全缘,基部耳状抱茎。总状花序常由上部叶腋抽出而组成圆锥状;萼片4,黄绿色,长圆形或宽披针形,均内凹呈船形;花瓣4,鲜黄颜色,近圆形或倒卵形,全缘,基部渐狭成短爪;雄蕊6,4长2短;雌蕊1,子房圆柱形。长角果线形,长3~6cm,具喙。种子球形,直径1~1.5cm。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3页.图1795)
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湿润肥沃的土壤。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供蔬食。
化学性质嫩茎、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核黄素、维生素C与Fe、P、Ca[1];并含3-丁烯基养子油[2]。
参考文献[1] 我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2] J Pharm Soc Japan 1956;76:749。
药性性味:甘,平。 《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酸。”
功效:养胃,利小便。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用于通利肠胃,消食,下气,利小便,并治两腮肿痛及漆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阿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芽白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阿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