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墙草根


药材名称:墙草根

名称出处:《福建中草药》

概况

异名:白石薯、田薯(《福建中草药》),石薯、软骨石薯(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细叶贯菜子、干菜子、指甲薯(福建)。

基源:为荨麻科墙草属植物墙草的根。墙草属全世界有30种,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仅1种,药用。

原植物:墙草Parietaria micrantha Ledeb.,又名小花墙草(《东北草本植物志》)。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约30cm。茎肉质,细弱,近直立或平卧,被微柔毛,多分枝,稀不分枝。叶互生;叶柄长2~15mm;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0.5~3cm,宽0.3~2cm,顶端微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两面疏生短毛,钟乳体点状;基出脉3条。花杂形,有短柄,1或数朵腋生;苞片狭披针形;两性花直径约1mm,花被片4,狭椭圆形;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雌花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瘦果卵形,长约1mm,扁,黑褐色,光滑。花期夏季。(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25页.图1049)

生境与分布:生于阴湿的多石处或草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福建、湖北、湖南。

生药

采集:全年均可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多为鲜用。

药性

性味:苦、酸,平。

主治:拔脓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福建中草药》:“治痈疽疔疖:墙草鲜根,捣烂调蜜摊在消毒纱布上,敷患处。” ②《福建中草药》:“治足底挫伤瘀血或脓肿(俗名重底):墙草根、葱头、石灰同捣烂,敷患处。” ③《福建药物志》:“治风毒流注:墙草鲜根、南岭荛花鲜叶各等量,捣烂敷患处。” ④《福建药物志》:“治背痈:墙草鲜根块、紫花地丁各30g,酌加地瓜酒炖服;另取墙草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⑤《实用中草药》:“治秃疮、睾丸炎、脓疡:墙草鲜根30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思聪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墙草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思聪;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69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